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部门街镇

金桥镇:唱好“三台”戏 摘掉穷帽子

日期:2020-06-1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0-06-16

驻村工作队员(左)换水泵

驻村工作队员入户走访

进入盛夏,金桥镇三台村郁郁葱葱、鸡鸭成群、瓜果飘香,白墙青瓦的房舍零星分布于山林中。

村民淳光泽笑着说:“工作队不但帮村里修了人行便道,还让村民种植水竹笋挣到了钱,我们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淳光泽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村民对驻村工作队的深厚感情。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自进驻三台村以来,驻村第一书记冯异,工作队队员杨昉炜、龙斌、陈永兴、刘光浩、石福磊把村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村里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村民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帮助村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思路、谋发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第一台戏——入户走访察民情

“5月22日,三台村红岩村民组,脱贫户陈永锡家的水井抽水泵坏了。”驻村工作队的入户走访纪录本上,记下了这样的内容。

工作队自驻村以来,每月坚持对该村69户贫困户进行全覆盖式走访,动态掌握贫困户生产生活相关信息,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平常,我们处理完村里的日常工作后,都要到贫困户家中走访。”驻村工作队队员石福磊说,陈永锡家的情况,就是在走访入户过程中了解到的。

“抽水泵坏了,水井里的水抽不上来,吃水就麻烦了。”正当陈永锡一筹莫展时,驻村工作队不仅为他买来了新的抽水泵,还帮忙安装好。“新的抽水泵安装好后,解决了我们一家人的吃水问题,很感激他们。”陈永锡说。

除了帮村民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在入户走访的同时,驻村工作队还重点关注父母去世或离异、由隔代长辈代为抚养的留守学生。

“喻爷爷,今天没上坡呀?我来就是想跟你说一下喻小豪(化名)最近在学校的情况。”驻村工作队队员陈永兴隔三差五就要前往村民喻朝明的家中,跟他摆谈孙子喻小豪的在校情况。

在进盛实验中学读高三的喻小豪是三台村驻村工作队最牵挂的留守学生之一。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爷爷既要种庄稼,又要照顾卧病在床的奶奶和残疾的叔叔,喻小豪在校的情况及学杂费、生活费则由驻村工作队帮忙解决。

在三台村,像喻小豪一样的留守学生还有不少。驻村工作队除了为村里多名留守学生捐赠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外,还积极争取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捐助,解决喻小豪高三期间的学杂费、生活费。

对于异地求学的贫困大一新生严静(化名),因无法亲临看望,驻村工作队便协调系统内单位工作人员照顾,为其提供假期实习机会,探索出假期提供勤工助学实习岗位、根据专业定向培养就业的模式。

驻村工作队开展的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肯定。

第二台戏——完善配套夯基础

走进三台村,村里有狗吠,院中有鸡鸣,孩童在乡间便道上嬉笑玩耍,随处可见村民在树荫下惬意谈心,一幅和谐乡村图景徐徐展开。

“驻村工作队来以后,村里改变很大。”淳光泽说,三台村曾因交通闭塞,村民出行十分不便,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入户调查后,一心要改变村子闭塞落后的面貌。

驻村工作队清醒认识到,资金是敲开三台村致富之门的敲门砖。于是,驻村工作队一边积极为三台村争取精准扶贫项目资金,一边与区级相关部门进一步衔接,各类项目相继开工并建成投用。

——新建人行便道14.7公里,其中,新建村民组、太平村民组、前进村民组人行便道约13公里;硬化和改造公路,其中,硬化太平村民组至红岩村民组的公路7公里、鱼塘至红生基队公路2.8公里、青山道班至三台岩碥公路4.5公里,改造跳磴沟至三台小学公路2公里;完成前进、七一村民组经果林产业区生产便道5.8公里。

——完成农村改厕140户,改造村便民服务中心和卫生室;发展村级旅游观光接待点1个,配套标准化公厕1座;修建文化健身广场、绿色停车场,完成绿化改造;完成路灯、垃圾箱、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设备安装。

——实施山坪塘整治工程和整村人饮工程,解决了770户村民的饮水和300余亩农田的灌溉难题;实施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通过设置水源地保护标示牌和安全警示牌,对全村集中供水点、水源地加强保护,确保群众吃上干净水、放心水。

——谋划实施“便民路灯建设工程”,多方筹集资金,预计年内实施完成点亮三台村的黑夜。

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投用,改变着村庄的面貌,也滋润着村民的心田。

第三台戏——产业扶贫鼓腰包

“以前我们靠种庄稼为生,村里离城区远,卖其它农货又变不出钱来,驻村工作队就扶持我们发展特色产业,今年签约将稻米卖给合作社,预计增收6000多元,收入比去年增加不少。”村民张登青说。

“除了引导村民发展优质水稻,我们从村情出发,充分利用三台村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条件限制小、技术要求不高的水竹笋。”驻村第一书记冯异说,按照“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原则,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引导村民改变传统的种养方法,发展以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脱贫致富为目标的特色产业。

村党支部筹资注册成立了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三台竹笋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农户+集体”经营模式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为村集体培育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如今,三台村已发展特色经果林540余亩、果桑100亩、间伐水竹120亩、大棚蔬菜17亩,通过农户土地入股、贫困户务工管理的形式增加农户和集体的收入。

目前,村民在合作社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共计3.78万元,其中贫困户7人1.8万元;村民将种植的稻谷、油菜籽以及采摘的水竹笋等初级农产品销售给合作社,获得经营性收入4.8万元,其中贫困户17人2.1万元;69户贫困户均入股合作社,获得股息分红4万元。

驻村工作队还通过整合产销链上下游资源,创立发展“裕村珊台”农家大米。产品自3月上市以来,已售出5.6吨,销售额超5万元。5月底,三台村集体经济销售收入已达到38万元。

“下一步,三台村将深入推进以农家大米、菜籽油、水竹笋等农业优质供给为主导产业的集体经济发展,同时带动群众增收,吸引人口回流,彻底摘掉三台村‘人口空心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的标签。”冯异满怀希冀地说。

几年驻村扶贫,驻村工作队亲眼见证了三台村的变化,路变好了,房子变新了,饮水有保障了,村集体经济破零了,日子越过越好了,乡亲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国家的好政策,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施策,还有像三台村驻村工作队一样的扶贫干部的努力与付出。

“唱好‘三台’戏,做成脱贫攻坚这件大事,我们坚信,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只要万众一心拧成一股绳,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就一定能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冯异说。

(刘亚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