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街镇工作信息

万东镇箐溪村:石漠化村庄的振兴“密码”

日期:2022-04-0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2-04-06

从腰子口沿着箐溪沟往里走,就到了万东镇箐溪村,在这里,一幅山清水秀的美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条宽阔整洁的柏油公路往里延伸,路边高大的香樟树郁郁葱葱,错落有致的民房点缀两旁。山下安居乐业,山上林海茫茫,处处鸟语花香。

很难相信,几年前,箐溪村还是石漠化程度较为严重的村。该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发展麻竹、楠竹、李子等产业,不仅让荒山复绿,也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


整治石漠化 荒山变青山

“箐溪村曾经有2000亩土地呈现石漠化状态,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箐溪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傅小平说。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箐溪村以山地为主,不靠山吃饭怎么办?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成为必走之路。

傅小平介绍,该村决定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后,镇村干部多次走访群众,征求意见。同时,农技专家实地考察,通过对箐溪村海拔、土壤、自然气候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最终决定发展麻竹、楠竹等产业,其生长速度快,不仅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在这样的背景下,村里支持村民承包荒山植绿造林。55岁的村民赵祥明就是代表之一。十余年间,他不仅将自己的200亩楠竹管护得有声有色,还向周边200余名村民传授栽种管护楠竹技术,带动周边村民累计栽种10000余亩楠竹。

该村率先在梨子榜、李子山、黄桷、下堡4个村民小组实施石漠化治理项目和退耕还林项目。其中,梨子榜种植楠竹,李子山、黄桷、下堡种植麻竹。如今,满山遍野的竹子婀娜多姿、郁郁葱葱,箐溪竹海悄然成形。

大力兴产业 青山变金山

    “我们夫妻俩常年在庙坪生态有机水果种植基地打工,吃住在基地,一年收入近5万元。”箐溪村村民张我会和丈夫在水果种植基地已上班6年,收入稳定。

    张我会介绍,她家因为处在李子山的滑坡地带,享受政策搬到了该村便民服务中心附近,村里介绍其到水果种植基地务工,解决了搬迁后的就业难题。

    2004年,该村引进庙坪生态有机水果种植基地,主产奈李、甜皮樱桃、杨梅、沃柑、桑葚等,如今已发展成150亩成熟果园,带动周边10余户家庭就业。

    同时,该村还引进了祥猛生猪养殖场,投资600万余元新建了年出栏10000头生猪的猪场,聘请当地村民开展生猪养殖,带动农户年增收60万余元。

     祥猛生猪养殖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猪场以后计划举办年猪节等活动,打造刨猪汤品牌,吸引游客深度体验、购买;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为农户提供优质仔猪、饲料、饲养技术等,并以市场价格收购生猪,带动周边农户养猪致富。

    “箐溪村生态环境优良,距离万盛城区近,我们将结合赏花、采摘、吃住农家乐等特色乡村旅游,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带动作用的项目,持续为村民增收提供动力。”傅小平说。

素质大提升 乡风变文明

    腊肉炒红苕丝、炝炒莲白、清蒸芙蓉蛋、土鸡汤……一大桌乡村美味引得人食指大动。3月28日上午,在箐溪村梨子榜村民组,村民付汝娟准备好美食招待客人。

付汝娟长期在家务农,她和丈夫喜欢将房前屋后打扫得整洁漂亮。景观树、月季花、柿子树……庭院里充满了春天气息,她家是该村的“清洁户”“最美庭院”。

    在箐溪村,环境变美的不止付汝娟一家。该村将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作为提升乡村文明的突破口,彻底改变以前的脏乱差形象,逐步提高村民素质。

    “人人爱干净、讲卫生,引导大家树立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才能让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傅小平说。

该村积极组织村民召开环境整治动员会、院坝会、党员代表及村民代表会,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建立评选激励机制,引导村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箐溪村获评“重庆市文明村镇”。

    “乡村振兴路长且阻,我们还存在产业规模不大、人居环境提升不足、留不下年轻人等问题,但箐溪村人像大山一样坚韧不拔,有一双勤劳的手,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不会太远。”傅小平对箐溪村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

(袁治卫  汪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