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镇:茶树村茶叶喜获丰收









阳春三月,春潮涌动。一场绵绵细雨过后,石林镇茶树村500余亩茶山碧波荡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好山好水好茶,云雾缭绕的茶山,头戴草帽的采茶人,宛如一副清新脱俗的美丽乡村画卷,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穷得叮当响。
茶树村地理环境优越,是茶叶生长的特优区,茶叶种植历史也十分悠久,但茶叶的优势效应却没有充分释放。乡亲们不再“望山兴叹”,决定盘活茶叶资源,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抱团”发展 500亩茶叶喜获丰收
走进石林镇茶树村,绵延起伏的茶树林映入眼帘,漫山遍野的茶树绿意盎然,青翠欲滴的茶叶长势喜人。在阡陌纵横的生产便道上,数十名采茶工人正忙着采茶,一筐筐新鲜的茶叶陆续送去加工,山间乡野一派忙碌的景象。
原来,今年茶树村收到了来自贵州、四川等地的多笔订单。
“三月初我们就接到了500多斤的茶叶订单,现在基本上是‘全村总动员’,忙着采茶、制茶。”茶树村党支部书记梁大勇介绍,以前,由于生产技术、管理滞后等因素,制约了茶叶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石林镇大力鼓励茶农“抱团”发展,将茶叶作为茶树村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于茶苗补助、茶园标准化建设和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同时,多次举办技能培训班,提高茶农的生产水平,切实推动茶叶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茶叶基地不断规范完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00余亩,参与种植的茶农发展到30多户,初步建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化生产体系,茶叶逐步发展成为引领村民增收的“金叶子”。
今年,茶树村的茶叶喜获丰收,新鲜茶叶预计产量达到8000余斤,可实现产值40余万元。
以茶脱贫 让村民共享红利
来自多地的茶叶订单让原本清净的小村子突然“闹腾”了起来。
在茶叶基地里,近50个茶农头戴草帽,身背茶篓,穿行在青翠欲滴的茶园中,到处是她们采茶忙碌的身影。她们动作娴熟地将一朵朵“鲜绿”采摘下来,随即放入篮中,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茶树村村民舒蜀英便是其中一个。
村民舒蜀英告诉记者,每逢茶叶丰收之时,附近的村民都会到茶山来工作,或是采茶,或是管护,轻轻松松地就能挣上几千元。因为茶园,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年下来,我们可以在茶园上4个多月的班,钱也挣了,孙子也照顾好了。”谈笑间,舒蜀英的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随着茶叶产业规模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村民都能从发展中共享红利。仅是采茶这项工作,平均每天就需要近50名工人。
“我们采取的是‘订单式’销售模式,村民只管大胆种,不愁销路。”梁大勇告诉记者,近年来,石林镇大力鼓励茶树村村民种植茶叶,村民零散种植的茶叶由基地统一管理,统一管护,统一销售,免去了茶农的后顾之忧。同时,在茶园的经营与管理中,挖掘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村民分得茶叶产业发展的“一杯羹”。
品牌战略 助力茶叶做大做强
茶叶作为茶树村的支柱产业,承载着众多村民脱贫增收的梦想。梁大勇深感肩上的压力,同时也看到了其中短板:茶树村产的茶叶凭借精细的管理和生态的种植技术,品质逐年攀升。但由于不具品牌优势,销量上很难突破,是影响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因素之一。
立足于此,梁大勇决定要擦亮“石林茶”品牌,走转型升级之路。说干就干,去年茶树村成功注册了“石韵铭香”商标,计划依托这个新品牌将村里的茶叶越做越响。
注册了品牌,梁大勇第一件事便是跑到城里的包装厂,给新的茶叶品牌“石韵铭香”挑选外包装。千挑万选后的包装一改以前呆板铁盒的旧形象,外壳整体呈现嫩芽绿般的清新脱俗风格,摇身一变成为一份具有石林地方特色的伴手礼。
那么,“石韵铭香”究竟能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在众多的茶叶品牌中脱颖而出呢?
“产品质量是保证品牌竞争力的源泉。”梁大勇说,有了压力与责任,茶树村便更加注重茶叶品质,在日常管护中,大力推广扦插育苗、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提高种植效率,并通过茶叶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茶农的技能水平。在茶叶的采摘上,也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摘下的嫩芽儿都是茶叶中的精品。
今年三月,捷报频传,纷至沓来的订单与顾客口碑令茶农们倍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增收致富的信心。“现在我们村民个个信心十足,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让茶树村将因茶而变、因茶而美、因茶而富。”梁大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