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街镇工作信息

青年镇:千年古镇绽新姿

日期:2022-09-0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2-09-06

俯瞰青年镇场镇。(曹永龙   摄)

初秋时节,漫步青年镇,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处处好风光:绿树成荫,溪水潺潺;群山如黛,稻浪滚滚;村中道路干净整洁,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井井有条,烟火之气浓郁馥香;空地改成的小景观,花草树木交相辉映……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就如同一双神奇的“魔术手”铺开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宜居宜业的乡村新画卷,把幸福美满的农家新生活和现代农民的新风采呈现在眼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党工委管委会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有序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以乡村振兴统揽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产业龙头引领   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小龙虾销售已近尾声。板辽村小龙虾养殖基地负责人陈晓亮笑呵呵地说:“今年小龙虾销量不错,来年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

陈晓亮还是该村草莓基地的负责人。在他的指引下,记者来到草莓基地,只见一株株绿油油的草莓苗长势良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前几天,我们才把草莓根部的老脚叶拔掉,现在的叶片都很健康且有生机。”陈晓亮说,等高温过了,就要开始种草莓了,希望能在秋天收获新一季的优质草莓。

陈晓亮每年向板辽村集体交付小龙虾养殖基地承包费2.5万元,一年共为板辽村集体经济创收6万余元。草莓基地年产量2000多斤、产值6万余元。在自己获益的同时,他每年向村集体交付草莓大棚项目承包费3.55万元,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

“农村要长远发展,就要选准特色富民产业。”板辽村党支部副书记陈玉林说。

板辽村曾是我区7个国家级贫困村之一。过去,交通基础设施差,村民没有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该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从单一到多元、从一种到多种,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以2021年为例,年收入达30万元,其中,黑山泉饮用水有限公司入股分红3.86万元、宜水农业公司分红8万元、红槽坊酒业发展有限公司入股分红2万元、门店租金0.6万元、溱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劳务派遣收入10万余元,实现了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如今,昔日贫困村实现了华丽转身,为青年镇产业振兴之路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年镇产业扶贫基地。(资料图)

窥一隅而知全貌。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镇工业招商引资蹄疾步稳,一批工业项目正在落地建设:投资7000万元的重庆佳沃思农牧科技养殖基地建成育种;投资6000万元、年产值4亿元的冠磊水产加工基地已建成投入试运行;投资1.5亿元年产、300万吨的燕石白云石石灰石项目,已启动前期工作;投资1亿元的全璟建材正进行资源详勘,即将启动招拍挂程序;聚藏矿业追加投资4000万元,正技改扩能为年产60万吨矿山;黑山泉水厂扩能技改引入战略投资2000万元,已启动厂房建设前期工作。

与此同时,翠信茶叶、红槽坊酒业、六丰农业等存量企业产销持续增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家。旅游发展成效显著,投资2.55亿元建成以金沙滩、荷香蛙语、环湖步道、十七拱桥等景点构成的板辽湖景区,以苗族特色村寨、茶山登山步道等构成的红苗景点,以堡堂美丽村庄、大屋基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等构成的乡村旅游景点,新办宾馆、酒店、民宿、农家乐40余家。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4000亩、品种结构调整示范片1个,茶叶、小龙虾、蜂蜜、生态鱼、蜜柚等特色农产品得到市场认可。

扮靓村容村貌   彩绘宜居乡村

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行行树木碧绿青翠,一排排房屋整齐有序,一户户人家窗明几净,一张张笑脸幸福温馨,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中,共同描绘了一幅美丽画卷——秋日里的堡堂村,处处洋溢着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勃勃生机。

青年镇湛家村,农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曹永龙  摄)

“以前的旱厕变成了卫生厕所,既干净又方便。”村民罗宗云说起厕所的变化,乐开了花,“以前的厕所,脏臭难免,现在我们和城里人的生活一样了。”

过去,罗宗云全家住在砖木房里,习惯了垃圾随意扔、污水随便倒,卫生习惯很不好。“那时候,谁会想到垃圾分类,污水倒进下水道,大家都没有保护居住环境的观念。”说起以前,罗宗云滔滔不绝。

如今,罗宗云住进了新农房,青瓦白墙淡黄色瓷砖,美丽整洁。房外,农家院坝干净整洁,院内摆放的石磨、簸箕等旧物件整齐摆放,院子右侧角落里种植的山茶花、三角梅让小院充满诗意。房内,客厅宽敞明亮,厕所贴的是白色瓷砖,干净的冲水式蹲便器、现代化的淋浴设施一应俱全。

“现在,房里房外整洁美丽,自来水管接通到了院子,无线网也通上了,门口就是硬化路,日子好了自然就注重居住环境的改变。”罗宗云说,环境变好了,个人的卫生习惯也有了新变化。“要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说起传染病防控知识,她头头是道。

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绿化、美化、亮化——这是青年镇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标配。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镇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推动以“保洁、治污、改厕、美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每年投入300万余元用于农村保洁员工资、保洁设施设备的购买等,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建立“户集村收镇转运区处理”的四级管理模式,并形成了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农村垃圾治理进入新常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板辽金沙滩,游客戏水乐。(资料图)

以市级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建成后河坝湿地公园、堡堂文化公园,建成停车场6个、车位400个,建成室内农贸市场、青年水厂、垃圾收运站,铺设石材路板5.4万平方米、污水管网23公里。

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农村饮水安全率先达到100%,公交、天然气、4G网络等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建成鲤鱼河引水工程,完成板辽水库二期大坝建设,新增供水能力超370万立方米。生态更优更和谐,河(湖)长制实现全覆盖,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饮用水源达到I类标准,森林覆盖率由45%提高至57%,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中央环保督察、“大棚房”专项整治、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等各类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办实事暖人心   擦亮“幸福底色”

“现在有了蓄水池,水质自然变好,用水更安全、更稳定了。”燕石村千秋村民组村民杨先友高兴地说,“揪心事”没有了,发展生产的底气也更足了。

青年镇燕石村,公路通到村民家门口。(徐  开   摄)

燕石村党支部书记郑维彩告诉记者,2021年,针对村民反映的“饮用水品质”问题,该村干部进组入户,与村民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全面掌握问题形成原因。同时,针对每户存在的问题列出清单,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推进人饮工程建设,新修建水池5口1000立方米,安装管道4400余米,解决了500名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社会保障网越来越密实——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级干部走访贫困户超过3万人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超过2亿元,“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户脱贫越线,贫困发生率、返贫率降为0,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年镇“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保障机制成熟定型。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全面提标,基本医疗全面覆盖,十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补贴5000万余元,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00万元,补贴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18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超过3000人;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完成105中学改造,新建青年幼儿园,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

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力有序防控新冠疫情,压实“四方责任”、实行“五包一” 网格化管理,排查群众10万余人次,接种疫苗3万余针次,未出现感染病例;

文化事业发展欣欣向荣。镇全民健身中心如期建成,体育场、博物馆、图书馆即将投用,人均体育场地达到2.6平方米,提前超计划完成全国目标;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年均开展活动50场次。

共建共治共享   涵养文明乡风

“大家对村里新增路灯有什么意见?”青年镇更古村党委副书记罗玉碧在一次院坝会中征求意见。当天晚上8点,更古广场灯火通明,30余名村民一边轻摇蒲扇,一边热烈讨论新增路灯事宜。

这是更古村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该村坚持村级民主自治,让“村里事”变成“自家事”,让“少数人”讨论变成“全村人”共商,不断增强村民的参与感。

“不仅村内的大事小情我都知道,而且我还有投票的权利。”村民王飞指着村口的垃圾分类点高兴地说。更古村认真贯彻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工作制度,积极推进各项事务公平、公正、公开,激发了村民干事创业热情。

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既要靠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的 “硬件”,还要靠基层社会治理,优化乡村的“软件”。做出何种抉择?展现何种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镇党委、政府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进行改革探索,通过深入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新突破。

“我们探寻出了一条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治理的经验。”青年镇党委书记张方良介绍,不管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等重点项目规划,还是 “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或是“红白喜事村规民约”“公共设施设备管理维护”“村内公路及活动场所清洁卫生”等村规制定,青年镇都做到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收集民情民意。

更古苗湾,苗族同胞身穿盛装,欢聚一堂庆佳节。(曹永龙  摄)

针对群众不学法、不懂法的实际,青年镇将法律知识纳入集中学习内容,开展“以案说法”“送法下乡”“入户宣传”等活动,采用通俗易懂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村民学法、懂法、用法。带动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筑牢了社会治理基础。

为引导村民养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美德,青年镇以树立健康的家庭价值观为突破口,开展“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等主题活动,用培训讲座、文艺演出等形式培树典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抵制陈规陋习、贬斥失德失范,用积极向上的行为和舆论力量推进家风建设,在村民心中构建“德治”观念,将乡村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叶  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