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平的“致富梦”









10月28日早晨,青年镇板辽村兴隆村民组,小雨淅淅沥沥。脱贫户陈大平担心鸡苗饿肚子,早早地就端着粮食走向了鸡舍。
不管是天晴落雨,还是白昼黑夜,每天都会看到陈大平在养鸡场忙碌的身影:喂食、清扫鸡舍、消毒……他时而发出“咯咯咯”的唤鸡声,时而向食槽里抛撒食粮,时而蹲下身子观察鸡苗的体征情况,举手投足间透露出对这群鸡苗的用心、用情。
“我的梦想就是发展养鸡产业,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陈大平今年53岁,养了110只鸡,半年的养殖周期,明年3月就可以陆续出售了,预计收入2万余元。
育梦
陈大平的养殖梦,要从2014年说起。彼时,陈大平家里上有患病的老父亲,下有读大学的小女儿,家庭收入主要依靠他和妻子打零工、务农获得,医疗费和学费这两笔掏空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同年7月,他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何摘掉“穷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成为陈大平整天思考的问题。“父亲生病,妻子在家务农,我想在家创业,这样既能照顾家人又能增加收入。”陈大平说,离家不远的后山林地广阔,草木葱茏,他决定利用起来发展养鸡产业。
然而,没有启动资金,创业只是一个梦。陈大平想了想当时的境况,只得先赚钱维持家庭花销,养鸡的事儿暂时放一放。
正在陈大平四处找工作之际,青年镇政府传来好消息:为他申请到一个公益性岗位——交通劝导员。
“公益性岗位每月有固定工资,加上妻子养猪,我家的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陈大平说。
就这样,陈大平走上公益性岗位。春去秋来,三年已过,他为自己发展养鸡产业积攒了一些启动资金,为实现创业梦迈出了第一步。
逐梦
今年年初,电商扶贫东风吹进青年镇,向符合条件的村民发放鸡苗,电商平台承诺半年后全部回收。不必担心销路问题,收益全归养殖户所有,这打消了陈大平的顾虑,他免费领取了50只鸡苗,开始创业。用积攒的钱安装围栏、修整场地、搭建鸡舍,陈大平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发现人们更加追求原生态、纯天然、健康的食品,林下养土鸡有广阔市场。”陈大平的养殖梦萌芽了,很兴奋。可是,把鸡放在山上散养,而且成规模地养,还是头一次。
由于没有科学合理规划,缺乏专业养殖技术等原因,陈大平领取的50只鸡苗死了10多只。他心急如焚。
“我不懂网络技术,不会上网查阅资料,一有空就跑到养鸡大户那里去学经验、向兽医站的医生咨询。”陈大平说,走在四处“求经”的路上,满脑子都是鸡苗倒下的场景,有时候连做梦都在担心自家的鸡苗。让他欣喜的是,在手足无措之时,政府及时为他联络养鸡专家,传授养殖技术,剩下的鸡苗全部成活了下来。
今年9月,陈大平的30多只鸡长大并全部售罄,加之产蛋300多个,共收入4000余元。
第一批土鸡成功销售,让陈大平对养鸡事业更加坚定,对增收致富有了更大的动力。
圆梦
9月,电商扶贫走进板辽村,陈大平免费领取100只鸡苗,他为自己定下新目标:扩大养殖规模。
言出必行。陈大平将养殖场规模扩大到3亩,同时加强养殖技术学习和日常管护。
“坚持走生态、绿色、健康路线,以玉米和米糠作为林下鸡的主食。”陈大平说,白天,他把鸡喂了主食,就放养在杂草丰茂的山上,草虫成了它们的辅食。同时,将养殖场里的小溪沟清理干净,为鸡苗提供饮水;搬运稻草铺垫鸡舍,为鸡苗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确保平稳过冬。
……
喂食、消毒、保洁、预防疾病……养鸡各方面的管理知识,陈大平丝毫不敢懈怠。用他的话来说,管理鸡苗就向照顾小孩儿一样细致入微。
第二批鸡苗在陈大平的细心照料下,长得很好。“明年3月,这些鸡就可以出售了,一部分蛋鸡还能陆续产蛋,预计收入2万余元。”陈大平说,加上公益性岗位工资以及妻子养猪等收入,明年收入预计实现6万元,日子越过越好。
单有养鸡产业是不够的,陈大平告诉记者,他家距离板辽湖金沙滩3公里,旅游高峰期,景区游人如织。下一步,他将抓住全域旅游发展契机,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种类,在自家鱼塘养鱼,让游客有土特产可买、有清水鱼可尝,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目前,鱼塘沟渠开挖完成,接下来,将修筑塘堤。”说完,陈大平戴上斗笠,披上蓑衣,端着粮食,走向鸡舍。一群肉嘟嘟的土鸡听见陈大平“咯咯咯”地呼唤,争先恐后地跑进鸡舍,纷纷从围栏里探出头来,享用大餐。
鸡舍里传来一片鸡啼之声,此起彼伏,一唱百和,恰似一支清新的晨曲,迎接着好日子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