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焦点图片

黑山镇鱼子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日期:2020-11-1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0-11-11

黑山镇鱼子村风景美如画    曹永龙   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黑山镇鱼子村,只见青山连绵起伏、草坪郁郁葱葱、小溪流水潺潺……眼前的景象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这些年,鱼子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靓了,马路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的幸福感明显提升了。

鱼子村的变化,与该村党委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工作深度融合密不可分。如今,鱼子村呈现出“党委共进、产业共利、振兴共享”的良好发展局面。

党员联户

贫困群众发展有方向

“年轻人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改变现状……”11月9日,鱼子村扶贫专干张晓玲来到村民张德胜的家中,为其加油鼓劲。

今年以来,张晓玲先后上门10多次,为张德胜一家谋划脱贫路子。这一次上门,张晓玲感觉和以往有些不一样:张德胜干劲十足,产业发展红火,羊儿长得壮、果树管得好,一家人增收有望了。

张德胜今年31岁,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没有发展方向,张德胜待业在家,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与母亲的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鱼子村将张德胜锁定为“重点对象”,党员干部不时上门关心慰问,还为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月有了固定收入,张德胜一家的情况有所好转。

“真的很感谢村里以及党员干部对我的帮助,因为他们,我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如今,张德胜信心满满,一心扑在养羊、种桃树上,努力改善自己和母亲的生活。

张德胜的改变,得益于鱼子村党委推行的党员联户工作机制。

为让村里的贫困户享受发展的红利,鱼子村党委指定9名党员定向联系47户贫困群众,定期上门走访,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制定产业发展计划,走上脱贫致富路。

“五个一”机制

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

今年,贫困户傅健华的生活发生了极大改变:陈旧的蓄水池得到了修缮、翻新,一家人彻底告别了浑浊水,喝上了清亮、干净的安全水。

傅建华说,饮水管网能入户,多亏了扶贫干部的走访。今年8月,扶贫干部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了傅建华一家的烦心事,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随即为其争取多方支持,翻新蓄水池、安装入户管道,同时还对蓄水池加盖密封,防止杂物污染水质。

傅建华轻轻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淌。“现在的水干净卫生,喝着放心!”傅健华连连称赞。

傅建华一家的饮水得到保障,是鱼子村实施“五个一”机制中“一张卡便利群众”的成果体现。

鱼子村党委书记杨银宾介绍,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该村创新实施“一面旗帜”带动群众、“一线通”连接群众、“一张卡”便利群众、“一支队伍”服务群众、“一个微信群”联系群众等“五个一”机制,让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具体而言,“一面旗帜”带动群众,即结合推动党员中心户制度,让党员带动四邻、四邻互帮互助;“一线通”连接群众,即开通热线电话,村干部手机24小时开机,为群众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一张卡”便利群众,即针对群众衣食住行、收割耕种等日常事务,把相关责任人的联系方式印成一张服务卡,送到每家每户;“一支队伍”服务群众,即以村“两委”干部为骨干,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免费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纠纷处理等服务;“一个微信群联系群众”,即充分利用“党建+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党员群众微信工作群,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与组织力。

发展产业

推进乡村振兴

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017年,鱼子村成立了重庆鱼走岗旅游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在辖区开展修缮、绿化、清扫保洁、公共安全等工作。

目前,该公司解决就业40余人,其中开发设置公益性岗位,解决6名贫困群众就业。“公司所得收入,均归村集体所有,全部用于村里的环境打造、设施完善等。”杨银宾说。

近年来,鱼子村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村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保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该村不断创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管理体制,更新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水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着力打造樱桃园、李子园,进一步巩固猕猴桃园、山桐梓园、蓝莓园建设成果,推动农产品高效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规模化经营,同时带动赏花、采果、避暑等乡村旅游发展。

如今,鱼子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达到1.6万元,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张玉芳   黄  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