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镇:种植“七彩稻”养殖生态鱼 黑山镇南门村探索农旅融合新路
日期:2023-07-26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语音播报






日期:2023-07-26

炎炎夏日,行走在黑山镇南门村的田间地头,处处可见田鱼戏水的景象。水稻为鱼类遮阴,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质,鱼类为稻田吞食害虫,维持系统自身循环,保持生态平衡。
“这种生态循环系统极大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的依赖,不仅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还保证了农田的生态平衡。”重庆七彩稻乡鱼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冷永胜站在田边,看着鱼儿在稻田里嬉戏,喜从中来。今年9月,这里就能实现稻鱼双丰收了。
为解决撂荒地问题,黑山镇南门村于去年10月成立重庆七彩稻乡鱼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将“稻鱼共生”打造成为一张本土文化名片,更为南门村送去一把打开“共富之门”的金钥匙。
据了解,该合作社注册资金32万元,现有社员138人,以专业从事种植养殖的农民为主体,开展“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在政府的帮助下,目前,七彩稻香生态鱼项目已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100亩、灌溉管网铺设2.5公里,配套设施基本完善。
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贵。黑山镇南门村党支部书记李官洪算了两笔账:今年种植“七彩稻”60亩,年产量可达15吨,预计年产值15万元;养殖稻花鱼8亩,年产量可达1.5万斤,预计年产值35万元。同时,可为当地农户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3户以上脱贫户年增收5000元以上,真正达到了生态种养、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稻鱼共生”不但提供了绿色的农产品,还是一次农旅融合的新尝试。“种植‘七彩稻’、养殖生态鱼不仅能实现‘粮’‘景’双丰收,还能给周边农家乐带来收入,带动土特产的销售。”李官洪坦言,下一步,该村将依靠黑山谷的地理优势,发展民宿、稻花鱼庄,打造集赏、娱、吃、住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带领南门村村民增收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