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坝镇:一池碧水巧循环 鱼菜共生掘“双金”









基地外景
占地147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内,9口直径9米的养殖池一字排开,一条条鱼儿在水里畅游;养殖池旁,立体的蔬果种植架上,点点新绿正攒着劲儿冒头……
位于关坝镇凉风村的“鱼菜共生”科技养殖示范基地,入眼便是鱼菜“和谐相处”、共生共长的景象。
据悉,“鱼菜共生”是一种将水产养殖与水耕种植相结合的生态循环系统,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肥鱼”的完美生态闭环,具有环保高效、产出多元、可控性强、单产效益突出等特点。
基地建设主要布置养鱼大棚1栋、蔬果大棚2栋,利用原有闲置水塘及荷花塘部分水体作为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同时增加景观性,并结合“五好两宜”渔产业提升项目对外观进行美化优化,达到产学、产景、农旅融合,实现经济与乡村生态效益“双赢”。
同一池水,如何让养鱼和种蔬果共用呢?关坝镇农业农村岗负责人沈明强解释:“简单来说,就是养鱼的水过滤后用于种植蔬果,种蔬果的水经过消杀过滤后,又流回养殖池养鱼。当然,要实现这种水产养殖和蔬果水培的有机互补,依靠的还是高科技的力量。”
沈明强口中的“高科技”便是“鱼菜共生”智能循环水控制系统。在系统的控制下,水从养殖池流出,经过复杂的处理工序后,水中鱼儿的粪便、残饵便转化成了蔬果种植需要的养分。蔬果根系吸收水中养分的同时将水体净化,净化后的水又回流到鱼池,供鱼生长。如此,不但达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用肥”的效果,还实现了可持续、可循环、低碳高效、零污染零排放、全生命周期、全程可控的生态共生种养模式。
“‘鱼菜共生’模式脱离了传统的土壤栽培,避免了农药的使用,缩短了生长周期,延长了收获期,蔬果产量高于传统种植10倍,鱼类产量高于池塘养殖15倍,在生产方式更加环保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说起发展前景,沈明强信心满满。目前,基地已试种植生菜、辣椒、番茄、花生、草莓、西瓜等蔬果近20种,试养殖草鱼、大口鲶、中华鲟等鱼类,待全面投产后,鱼类、蔬果类的综合年产量预计均能达2万斤。
除了经济效益,基地还将发挥社会效益。“我们还将全力推进‘五好两宜’项目建设,让基地成为凉风村的又一个景点,同时结合乡村旅游,开展研学活动,让基地人气越来越旺,凉风人气越来越旺。”沈明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