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街镇工作信息

丛林镇:小小菌菇 大有文章

日期:2022-07-13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2-07-13

夏日炎炎,万盛一片生机盎然。在丛林镇境内,一座座标准化菌菇大棚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乡间,各类菌菇长势喜人;一条条生产便道纵横交错,菇农在菇棚劳作……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画卷在这里徐徐打开。

近年来,丛林镇依托良好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引导村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不断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提升培育技术。如今,食用菌种植的效益显现,逐渐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小小菌茹成为村民脱贫增收的“小金伞”。

为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促农增收,丛林镇致力于高质量打造中国·西部菌谷,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龙头带动

打造西部地区食用菌产业集聚中心

在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培育车间里,一瓶瓶金针菇菌罐整齐地排列在架上,一簇簇洁白饱满的金针菇长势喜人;自动化生产车间,生产流水线高速运转,一排排菌瓶在流水线上“列队行进”,工人有序作业……眼前自动化、标准化的生产场景,令人赞叹不已。

然而,在丛林镇,工厂化、规模化、自动化的食用菌生产已不是一件“新鲜事”。丛林镇种植食用菌的历史悠久,但基本上都是小户生产,品种单一、受季节影响大、产量小、利润低。自2017年以来,随着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重庆鲜菇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入驻,彻底改变了该镇食用菌的生产模式。

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产量大、效率高、质量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今,丛林镇从事食用菌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10余家,实现了年产食用菌6万吨、产值6亿元。

“目前,丛林镇已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丛林镇党委书记刘明烽说,未来,该镇将继续做大食用菌产业,围绕近期食用菌产值10亿元目标,启动创建市级食用菌现代产业园;建立食用菌展示、交易、物流、社会化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完善仓储、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构建“冷链物流+产地服务+大数据平台”的全生态产业链条,打造西部地区食用菌产业集聚中心。

百菇齐放

特色菌茹端上各大城市餐桌

采菇、去根、装箱……近日,在丛林镇绿水村重庆创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亚公司”)食用菌大棚内,一朵朵打着黝黑“小伞”的黑皮鸡枞菌散发出独有的清香,30余名村民正有条不紊地忙着。

“过去,这里是个传统食用菌种植大棚,主要种植香菇、平菇。”创亚公司负责人朱永结介绍,2021年,丛林镇整合4个村涉农产业发展资金,以村集体经济名义入股创亚公司,专门种植黑皮鸡枞菌和猪肚菇。

丛林镇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土质松散,成就了上好品质的黑皮鸡枞菌。凭着食用、药用双重价值和鲜嫩醇香、肉质细腻、口感独特、营养丰富等特性,丛林黑皮鸡枞菌一直以来深受到食客喜爱。从重庆到昆明,从成都到南宁……丛林黑皮鸡枞菌出现在了全国各大城市的餐桌上。

过去,丛林食用菌以香菇、平菇等“大路货”品种为主。为了走出一条食用菌致富路,敢想敢干的丛林食用菌人不断尝试“吃螃蟹”。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试验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目前已开发金针菇、鹿茸菇、黑皮鸡枞菌、猪肚菇、灰树花、秀珍菇、双孢菇等25个珍稀食用菌品种,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吸引了不少周边区县的生产经营者前来参观取经。

食用菌品种的进一步丰富,形成了多品种综合发展的新格局。“加快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发展,不能只靠‘卖蘑菇’。”刘明烽说,要深耕食用菌产业,打破传统单一模式,形成食用菌“良种繁育—工厂化栽培—精深加工—菌渣综合利用—农作物种植—废弃物利用”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建立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效益,带动全产业提档升级。下一步,该镇将加快推进绿水村食用菌烘干项目和华绿二期珍稀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食用菌提取产品、冻干食品、调味品等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值和效益,推动向鲜品和加工产品并重发展转变,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产融合

创意“蘑菇”吸引八方来客

在丛林镇绿水村,蘑菇不仅实现了工厂化种植,还“摇身一变”,成了吸引游客的风景。

丛林菌谷·蘑菇总动员景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食用菌为主题的儿童亲子乐园。景区里的设施都是模拟蘑菇的外观建造的,远远望去,碧水蓝天间,一个个形状各异、颜色鲜艳的“蘑菇”活灵活现。

依托该景区和食用菌产业的“人气”,该镇旅游消费经济应运而生,“丛林蘑菇”品牌更响亮了,带动了“旅游+”融合发展。去年,丛林菌谷·蘑菇总动员景区接待了近3万名游客,全镇旅游人次达50万。

“一产接二连三”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体系让丛林镇走上了重庆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建设的快车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食用菌产业的示范带动下,丛林镇产业实现了抱团取暖,发展起了香薇柑橘园、果强桃园、利群柚园、七龙茶园及精品李园5个特色种植园,种植特色水果5000余亩,年产值达3000万元,同时塑造了绿水村优美独特的田园风光、自然和谐的乡村意境。

同时,该镇以镇域多元化打造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一方面,强化扶持引导,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一批乡村客栈、星级农家乐,增强景区景点接待能力;另一方面,绿水村集体领办的洛凡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开设了重庆市中小学生食用菌研学基地,市科协牵头修建了绿水村科普馆,以“农业+研学”业态将食用菌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人才接力

外引内育成就食用菌人才队伍

“姑姑,你快过来看看,香菇长满了白点。”近日下午,绿水村香菇种植基地负责人杭永秀刚要下班,接到了侄儿的电话。

杭永秀赶忙来到菇房查看,原来是排风系统出现问题,导致菇房温度过高,影响了香菇的正常生长。

作为一名种植香菇20余年的专家,杭永秀迅速处理完了问题,临走时还不忘叮嘱侄儿:“种菌需要学的东西很多,要用心!”

杭永秀的侄儿名叫张国勇,跟着“师傅”学种蘑菇已有几个年头。

杭永秀是当地食用菌种植大户的领军人物,她极力赞成侄儿接过丛林食用菌产业的“接力棒”。“年轻人思维活跃,想法多,他们‘接力’是好事。食用菌产业要进一步发展,需要年轻人的加入。”她说,老一辈虽然有种植食用菌的技术和经验,但管理、销售始终跟不上“潮流”。

“丛林镇的食用菌产量和质量都有保障,但如何拓宽销路是发展的难点。”张国勇说,“互联网+物联网”模式值得借鉴,菇农依据互联网平台预先提供的订单信息,可及时调控基地采摘,精确规划食用菌生产的每个操作流程,实现销售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坐在家里”就能把蘑菇卖出去。

近年来,丛林镇以“扩大增量、激活存量、提高质量”为目标,外引内育打造了一支强大的食用菌人才队伍。该镇与中国食用菌协会、市中医药协会、西南大学等共同搭建“村会、村校、村企”人才合作平台,支持鼓励本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优秀大学毕业生等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积极探索种植珍稀菌、规模种植养殖、抱团发展、农村电商等新路径。

目前,丛林镇食用菌行业从业者700余人,大力引进国家、市级专家学者15名,建成食用菌专家大院1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