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策文件 >区级政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110MB0W08933Q/2022-00486 [ 发文字号 ] 万健康推委办发〔2022〕16号
[ 主题分类 ] 卫生 [ 体裁分类 ] 公告公示
[ 发布机构 ] 万盛卫生健康局
[ 成文日期 ] 2022-11-01 [ 发布日期 ] 2022-11-02

健康中国万盛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万盛经开区健康教育核心信息(2022年第六期)的通知

日期:2022-11-02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2-11-02

万健康推委办发〔2022〕16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各部委,管委会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经开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有关国有企业,驻经开区有关单位,各直属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万盛经开区健康教育核心信息(2022年第六期)》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利用专栏、展板、培训和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万盛经开区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的内容。

健康教育宣传栏每2个月更换一期(2022年11月1日-12月31日为2022年第六期),所有健康教育专栏及宣传活动都要收集保留文字和图像资料,作为2022年卫生健康工作和巩固国家卫生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成果,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万盛实践的考核内容之一。

联系人:翁昌韦,联系电话:48284436。

健康中国建设万盛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卫生健康局代章)       

2022年11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万盛经开区健康教育核心信息2022年第六期

要  目

△【 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心”攻略 悉心关爱你我他】 

△【世界艾滋病日 :有效防控艾滋病   这六种说法不靠谱】

△【联合国糖尿病日 :远离糖尿病七大饮食误区】

△【口腔健康:十大症状帮你识破隐匿的牙周病】

△【药品安全 :十条安全用药常识请牢记】

△【健康生活 :醉酒后,这些状况不能拖】

△【 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心”攻略 悉心关爱你我他】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人们可能会出现紧张、害怕 、焦虑甚至恐惧等情绪,该如何守护心理健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心”世界吧!

一、接纳情绪,关注官方信息

人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紧张、焦虑的情绪都是正常的生理表现,要时刻告诉自己接纳情绪,不必自责。鼓励从官方渠道适度获取疫情信息,如果对疫情过度关注,反复查看相关内容,反而会加重焦虑恐慌情绪。

二、正面引导关爱特殊群体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可通过预防性和事后团体心理干预缓解焦虑,树立正确认知,避免自我苛责。对于儿童、青少年家长,不要将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家长要走进孩子的心里世界,发现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多给予关爱呵护,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孩子心理的健康状态。

三、主动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确因疫情出现无法排解的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社会功能,普通民众特别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须由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进行心理指导或心理危机干预。

四、自我调适,身体放松

不论是看电影、听音乐还是进行适当运动均有助于平复情绪,同时还可以采取深吃吃、冥想、正念等方法帮助平复情绪。居家时可以读书、练字、运动、画画、做家务等,用积极的行动从恐慌、焦虑中走出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要积极应对,相信病毒的阴霾终会散尽,放下焦虑,科学抗疫,护佑心理健康。

【世界艾滋病日 :有效防控艾滋病   这六种说法不靠谱】

为增进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象征着大众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关心与支持   。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

“被针扎以下就能染上艾滋病”“拥抱接吻会感染HIV”……近年来,网络上关于艾滋病的谣言始终不断。或许大家对它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因为没有全面的了解,人们对它还是存在着一些误区。董明珍介绍,了解以下这六件事,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更公平地对待他人。

误区1:感染HIV病毒就是患艾滋病

HIV指的是艾滋病毒,而艾滋病(AIDS)指的是艾滋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人体在感染艾滋病毒2—10年甚至更久以后,因为免疫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时,才会发展为艾滋病,出现感染、肿瘤等体征。

误区2:艾滋病会通过蚊虫传播

网上众多网友热议的蚊虫叮咬可能传染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说,的确有可能传播,但是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因为蚊虫叮咬是从人体抽出血液,而不是注入血液,而且血液的量也微乎其微,难以达到传播的程度,临床上也没有相关证据证实。 

误区3:接吻可能传播艾滋病

礼节性接吻不会传播艾滋病,但如果是深接吻,则有传播可能。虽然艾滋病病毒在唾液中的含量不高,但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一方患有牙龈炎或口腔溃疡,他的唾液就会由血液及创口渗出液混入,病毒就会随这些体液进入对方口腔,如恰逢对方口腔黏膜也有破损,便可引起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误区4:安全套防不住HIV

有证据表明,男用乳胶安全套对艾滋病毒及其他性传播感染的防护率达85%以上。质量好,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套,完全可以有效隔绝病毒、大幅降低性行为的危险性。

误区5:HIV感染者不能要孩子

研究表明,有效的干预措施能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低到5%以下,在部分发达国家,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已降至2%以下。

感染HIV的孕妇如果与医生积极配合,采用正确的药物和治疗,帮助胎儿抵御HIV,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传递。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用母乳哺育可能会将HIV传染给孩子。

误区6:感染HIV后很快就会死亡

不同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潜伏期不同。有些可能会在短短数月内发病,而有些人却能携带HIV生活数十年,甚至达到预期寿命。

谨遵医嘱,坚持有效治疗,艾滋病毒在体内的发展可以放缓,延缓发病时间,有效延长感染者寿命。

【联合国糖尿病日 :远离糖尿病七大饮食误区】

2022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二三十岁被确诊为糖尿病的人不在少数。许多人对糖尿病不甚了解,饮食上也存在很多误区——不吃甜的就行?从来都不喝可乐、奶茶,只喝纯果汁……营养专家为糖尿病患者厘清一些常见的饮食误区,快来看看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无糖食品”可放心吃

虽然无糖食品不含有明显影响血糖的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小分子精制糖,但无糖食品不少是由精面粉加少量杂粮粉制作而成,有的还可能添加较多油脂。甚至,有的只是不加蔗糖,却添加了淀粉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等,升糖速度毫不逊色于日常所吃的白糖。因此,购买无糖食品时,一定要仔细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要选择零添加糖+低油脂+高膳食纤维、低升糖指数。另外,无糖食品也含热量,不能放肆吃。

误区二:不吃或少吃主食

个别极端的糖友为了控糖一点主食都不吃。殊不知,不吃主食危害不小!专家表示,限制主食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甚至会发生酮症酸中毒,出现恶心、便秘、头痛、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长期不吃主食可能会导致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等营养失衡,节食过度还可能导致低蛋白血症、痛风发作、骨钙流失等不良后果。

饮食控制是在控制每日总热量的基础上,保证各类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需要在合理范围内各占一定比例。选择主食可避免血糖指数高的主食如白粥、精面馒头、面包等,多食用粗粮。假如喜欢吃面,可以用荞麦面代替普通面条;喜欢吃饭,可以在精米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粗粮。

误区三:吃素好 多吃青菜不吃肉

虽然主张糖友多吃蔬菜,延缓血糖升高、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等,但并不代表糖友只能吃素菜,不能吃荤菜。要跟普通人一样强调营养均衡,应适当摄入鱼、蛋、禽、肉类食品,否则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抵抗力下降等。

选择肉类时各种肉类应该交替食用,并避免脂肪含量高的肉类。一般来说,鱼肉脂肪量低于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禽类介于两者之间。对“糖友”来说鱼肉、鸡肉、瘦肉、牛肉都是不错的选择。

误区四:迷信各种养生偏方

不少人容易沉迷于各种养生偏方,听A说吃木耳好,于是连续2个月天天一大盘;听B说苦瓜降血糖,于是变着花样吃炒苦瓜、苦瓜汁、苦瓜汤……专家表示,没有一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能面面俱到,不要盲目地听信一些没有经过考证的“养生之道”。

误区五:不能吃水果

水果中的糖主要以单糖、双糖的形式存在,当血糖控制不佳时,吃水果可能会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但水果富含钾、镁、维生素C及多种抗氧化物质,而且含有机酸和芳香物质,有促进消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重要作用。所以适当吃水果对糖友是有利的,但前提是适时、适量。血糖在较高水平时暂不吃水果;当血糖控制平稳,则推荐在两餐之间吃一些低升糖指数低含糖量的水果,比如草莓、小番茄、樱桃、苹果、梨、橙子、柚子、奇异果、火龙果等。建议每日进食的水果量约150-200克。

误区六:吃了药就不用控制饮食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不管糖尿病的轻重如何,也不管患者是否已接受药物治疗,都不能放松对饮食的控制。生活方式干预应贯穿治疗始终。

误区七:为了不吃药,过度控制饮食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如果血糖未达标,该用的药还是得用。

【口腔健康:十大症状帮你识破隐匿的牙周病】

牙周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牙周健康者不足一成,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高达62.4%。牙周围支持组织的破坏对咀嚼、言语、美观等功能均会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降低生活质量。

所谓牙周组织,即牙齿周围组织,从内到外有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组织。如果把牙齿比喻成一棵树,那么牙周组织就是树根周围的土壤。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一组疾病,主要是炎症性疾病,比如我们熟悉的牙龈炎和牙周炎。前者炎症只波及牙龈组织,而后者还会有炎症导致的牙槽骨破坏。牙周病隐匿很深,如何慧眼识破牙周病?留心以下十大症状:

1.刷牙出血

如果是健康牙龈,刷牙不会出血。刷牙出血是反映牙龈炎症最早期的警示信号。即便刷牙出血时有时无,又可以自行停止,依然提示你“狼来了”。牙龈出血还可以表现为咀嚼硬物出血或晨起第一口唾液呈咖啡色。

2.牙龈红肿

健康的牙龈呈粉红色。当照镜子发现牙龈变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时,则提醒你牙龈出现了问题

3.牙龈反复肿痛

“上火了走牙”说明牙周病已潜伏下来。健康的牙龈,不会被“上火”光顾。

4.牙齿变长、牙缝变大

在炎症的作用下,牙周组织被破坏,类似树根的“周围土壤”出现了流失,导致牙根裸露,牙齿变长,牙缝变大。

5.食物嵌塞

导致食物嵌塞的因素很多,牙周组织破坏导致的牙缝变大是原因之一。

6.牙齿遇冷、热敏感

牙根外露是导致牙齿遇冷、热敏感的原因之一。另外,根面上未及时清除的菌斑可产生酸性物质,会加重牙齿敏感。

7.口气重

引起口气重的原因很多,有些人经过牙周治疗可缓解。

8.牙齿移位

随着年龄的增加,许多人会感觉“牙齿变形了”。实际上,这是牙周组织无法支撑牙齿保持在原来位置的结果。

9.牙齿松动

多数是牙周组织被破坏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牙齿松动症状。天然牙松动不意味着一定要拔除,有的经过系统的治疗,松动是可以缓解的。有人热衷于寻求松动牙齿的固定办法,但松动牙齿的固定是有条件的,一般多用于下前牙,而且要在系统治疗牙周后才加以考虑。仅仅依靠固定来保留牙齿的想法不太现实,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虽然可以暂时遂你所愿,但后患无穷。

10.牙齿脱落

前面提到过,牙周病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许多人看牙不是发现症状、马上就诊,而是牙周病发展到了不得不看的地步才去就诊。而这时的牙周病往往已到中、晚期,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疗效差。因此,我们强调定期检查,早期治疗。

【药品安全 :十条安全用药常识请牢记】

一、药品如何保存?

①内服药和外用药分开放,成人药与儿童药分开放;

②大多数药品应保存在常温或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避免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③温度升高时会变质或变性的药品,如胰岛素、活菌制剂、部分滴眼剂或其他生物制品等,应在冰箱冷藏层2~8℃下保存, 胰岛素切勿冷冻,冷冻会破坏其蛋白质,降低药效。

二、关注药品有效期

有效期代表药品在规定期限内有效,药品开封前,有效期就是药盒标注的日期。开封后,视保存条件而定。应定期清理家中存放的药品,过期药品不可使用。

三、药品该如何服用?

吃药最好还是选用温开水送服,茶、咖啡、牛奶、糖、蜂蜜中的成分可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不仅影响药效发挥,还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①饮料如西柚汁可能会使某些药物浓度升高,从而可能产生毒性反应。

②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离子,可能与某些药物结合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不建议与药物同服,除非一些明确说明可以用牛奶送服的药物。

四、药,该什么时候吃?

按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间隔服药,根据普通人的一日三餐饮食习惯,可将基本用药时间划分成:

晨服:指早晨起床后进食早餐前1小时;

空腹:指在餐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左右服药;

饭前:即三餐前 30-60 分钟;

饭时:指饭前片刻或餐后片刻;

饭后:即餐后 15-30 分钟;

睡前:指睡前 15-30 分钟;

必要时:指出现症状时立刻服用的药,如心绞痛发生时,速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五、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能掰开吃吗?

①绝大多数的肠溶片、缓释片和控释片都不能掰开吃,更不能碾碎吃,否则可能伤身又无效。掰开或碾碎会破坏它们的完整性,使它们失去缓释、控释效果,或者使药物不能定位于肠道内释放,导致药品失效,更有可能带来毒副作用。

②也有少数肠溶片和缓控释片可以掰开吃。能不能掰开,药品说明书是最好的依据,如果说明书中说了可以服用半片或四分之一片,那就大胆去掰吧。如果说明书中有“ 整粒吞服”、“不可掰开或碾碎”的提示,就只能整片吃啦。

六、如果漏服了药物应怎么补?

着急出门忘记吃药了,我应该补吗?要记住不能随意补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①漏服时间在两次服药间隔1/2以内,发现漏服了应尽快补上。

②如漏服时间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则不必补服,按常规服药即可。切不可在下次服药时加倍剂量服用,以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七、中药能当补品长期吃吗?

①不少人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小,把中药当成是一种补品,而不是把它当成药物,认为中药可以随便吃。实际上,中药也是药物,“是药三分毒”,它不是补品,更不是普通的食物。有病吃药,没病就不吃,不可以随意长期服用。

②吃中药也有很多讲究和禁忌,如果服用不当的话反而损伤身体。随意凭着自己的经验或者亲朋好友的介绍自行服用中药,没有根据辩证对症下药,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八、保健品是药品吗?

保健品,又称“保健食品”,保健品不是药,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谨记保健食品是食品,不能替代药物,更不能滥用!凡是宣称“能医百病”的都是大忽悠!

保健品一定不能自己随意地乱吃。在选购保健品时,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适合自己的产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另外,身体出现任何异样,须及时就医,检查肝肾功能。

九、别轻易效仿他人,也别随意停药

有些老人听说别人用某药很见效,便认为别人能用我就能用。

高血压、糖尿病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慢性病,要终身服药,但有些老人用药一段时间后症状减轻、自我感觉良好,就随意减少用药量或者干脆停药。结果,没过多久血压又高了,血糖又上来了,病情反复甚至加重,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降压药、降糖药、抗心绞痛药都是常见的不能突然停用的药物。为最大限度发挥药效,减少不良反应,应严格遵医嘱或咨询药师用药,切勿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出现身体不适或有其他顾虑,应咨询医生或在药师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换药或更改治疗方案,避免直接骤然停药引发严重后果。

十、是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可能有副作用?

①在正常剂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叫副作用。一般说来,副作用比较轻的,基本上是可逆性功能改变,停药后会恢复正常。

②任何药物都可能会引起副作用,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物的副作用表现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出现这种反应,有的人出现那种反应。

③许多人认为只有假药、质量不合格的劣药、医务人员或患者自己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许多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格的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也可能引起副作用。

【健康生活 :醉酒后,这些状况不能拖】

酒精对人体有害,且不说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肝病、脑病等一系问题,就算偶尔醉一回也会损害我们的健康。临床根据醉酒的症状分为三期,公众应学会识别这三期,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饮酒造成的伤害。

一、兴奋期:饮酒者由饮酒开始,逐渐出现欣快、话多、自负、精力充沛、易激惹的状态。

1.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不要再喝酒了。

2.可以陪饮酒者聊天,但注意不要激怒他。

3.多喝水或吃点含水量多的水果,如西瓜、橙子、梨等,有助于酒精随尿排出。

二、共济失调期:在这个阶段,饮酒者步态不稳、动作笨拙、言语含糊、语无伦次;有的饮酒者可伴有视物模糊及恶心、呕吐等症状。

1.专人陪伴饮酒者,适当限制其活动,避免跌倒、摔伤等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2.可以用刺激咽喉的办法催吐,减少胃肠道对酒精的吸收。

3.如果症状有所缓解,可以让饮酒者侧卧休息,注意保暖。

4.观察饮酒者的呼吸和脉搏,如无特别情况,一觉醒来即可自行康复。如果饮酒者卧床休息后,还有脉搏加快、呼吸减慢、皮肤湿冷、烦躁的现象,应马上送到医院救治。

三、昏睡期:这个阶段的饮酒者呈昏睡状态,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皮肤湿冷、体温下降、呼吸浅表、瞳孔扩大。严重者陷入深昏迷,血压下降、呼吸缓慢、心率加快,甚至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如果饮酒者出现上述情形,说明情况危急,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紧急送医救治。

2.解开饮酒者的领口和腰带,清理口鼻污物,保证呼吸道通畅。

3.让其保持侧卧体位,不要催吐、喂食物,避免误吸。

4.给其披上毛毯或外套保暖,定时翻身,防止肢体长时间受压。

5.如发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最后再次强调,饮酒对人体有害。能少喝不多喝,能不喝就不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