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 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2021年12月30日,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释放发展活力、集聚发展势能,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推动全区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围绕这一要求,我区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瞄准“稳”字,抓好七大工作
党工委办公室主任,区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林表示,做好全年经济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党工委、管委会工作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紧盯“稳增长”目标,以过硬举措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持续用力抓好经济运行,推动全区高质量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区发展改革局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围绕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坚持按月逐季对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实施分级调度,深入部门、镇街调研,针对性地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是深化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区级28个专项规划编制,抓好全区“十四五”总体规划的落地落实。认真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深入推进与四川省成都市、泸州市等地的交流合作。积极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外溢和产业转移,加强与主城新区各区全面合作,全力落实好与开州对口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和年度合作协议。认真抓好《綦江—万盛一体化发展规划》落实,抓紧推进綦江—万盛一体化先行示范区永桐新城建设,携手建好重庆“南大门”。
三是扎实推进转型发展。持续释放自然资源学会万盛科研实践基地作用,适时邀请基地顾问率队来区开展研学活动,加强与资源枯竭城市的交流协作,共同研究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扎实抓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生态等全方位转型,全力争创全国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四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抓好投资搞好服务,加强项目运行调度,着力提升投资有效性、精准性,发挥投资拉动万盛发展的乘数效应,加快推动渝贵高铁、广涪柳铁路、万关铁路、江南机场、都市快轨C5线等一批事关万盛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尽快完成前期工作,尽早付诸实施,形成“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实施一批”的滚动实施机制,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10%。
五是不遗余力争上支持。重点瞄准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关于产业转移平台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铁路项目、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等33个投资专项,有的放矢做好规划研究、方案编制、项目包装等相关工作,确保争上到位资金较2021年增长15%。
六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强化办事指南质量管理,强化审批窗口部门协作,探索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和办件量较大的高频事项推行“一件事一次办”,进一步压缩审批办理时限。全面落实“互联网+监管”制度,加强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管理,强化对行政执法依法履职情况的监测、评价和考核,促使执法监管工作更加公平、科学、高效。坚持“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下大力气提升办件覆盖事项比例,深度挖掘“渝快办”平台办理事项,努力将本单位办件覆盖事项比例提升至30%以上。
七是抓好重点专项工作。全面推进综合经济领域改革,结合万盛实际,推动全国、全市相关改革事项落地见效。结合万盛实际,统筹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2+5”方案体系,精打细算用好增量、全力以赴挖掘潜量,助推万盛产业升级壮大。加强政策性粮食储备监管,切实保障我区粮食安全。
聚焦“财”字,下足三个功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2年经济工作“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要求“要稳定经济大盘、稳住社会大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举措”。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财政如何更加有效发挥职能作用,护航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前行?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熊小玲表示,财政部门将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自觉担负起“稳”的责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在生财、用财、理财三方面下更大功夫,为加快打造“一城三区一极”提供更具质效的财政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是聚焦生财有道,稳预期,提升“量”与“质”。科学处理收入与质量的关系,全面贯彻落实新的减税降费和企业纾困政策,切实释放“活水养鱼”效应;深化协税护税机制,推动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社会化征管大格局,进一步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坚持严格依法征收,坚决抵制收“过头税”;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围绕文化旅游“第三次创业”,创新企业帮扶方式,优存量、育增量,夯实税源基础,厚植财源本底。统筹处理资源与资金的关系,拓宽国有资源(资产)、特许经营权拍卖等收入获取路径,在财政资源配置与金融信贷支持、产业扶持发展与经济社会效益联动等方面,统筹盘活政府性资源资产资金,优化时序、精准投放,夯实财税增收基础,做大做优财税“总盘子”。精准处理自力更生与借力发展的关系,立足城市发展功能定位和目标定位,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战略机遇,全力争取产业转型布局、项目落地、财税政策等更大规模、更大力度倾斜;严格落实对赌机制,提升招商引资转化可用财力效率,促成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重点产业和关键配套企业落户万盛,实现招链引链、补链壮群。
二是聚焦用财有效,稳强度,兼顾“稳”与“进”。辩证把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将风险防控与长远发展寓于一体,在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强风险监测、债务管控、风险应对等政策措施储备基础上,全力争取一般和专项、再融资和新增等各类债券,缓解当期还本付息压力,支持事关全区功能布局、区位改善等重大领域战略性项目落地建设。着力抓好节支与保重的关系,深化过紧日子举措和直达资金机制,坚持节用裕民,对无效和低效、重复和错位的支出予以调整腾退,优先保障“三保”,在精准兜牢低保、医保、教育、养老等重点民生事项方面主动补位,集中财力支持永桐新城、内陆无水港首开区、关坝—扶欢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建设。兼顾丰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有效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以正向激励助推企业技改升级,以引导基金丰富产业链条,以财政金融政策互动缓解企业发展困难;在基础要素保障、资源统筹支持、企业服务优化、政策联动协调等方面再下功夫,引导社会投资更大规模、更大强度落地万盛。
三是聚焦理财有方,稳改革,注重“立”与“破”。全面把握立制度与重监管的关系,聚焦当前财政工作新形势新矛盾,坚持“废、改、立”相结合,清理、修订、完善全区财经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全区财经管理制度体系,全面加强民生资金、重点项目建设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等重点和薄弱环节的监管,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统筹推进强激励与促担当的关系,通过优化建立系数激励、预算激励、检查促收、奖惩并重等一系列财政支持政策,对征收创收、促改节支、统筹增效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定向奖补,鼓励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有效处理建标准与提效益的关系,加快推进项目要素、项目文本、绩效指标等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完善不同行业、分类分档的预算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实现由“控盘子”向“控标准”转变;全面推进管理一体化改革,落实预算安排与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实现从预算安排源头到用款单位末端全流程动态监管;研究分析支出结构和内容,实施超出公共财政保障范畴或经济发展水平等固化政策调整改革,把财政资源配置到关键环节和急需领域。
围绕“促”字,做好三篇文章
筑稳筑牢经济基本盘,要持续促进消费升级扩容。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稳”字上,区商务局有哪些总体考虑,将从哪些方面发力?区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龙雪梅表示,该局将围绕“促”字,做好提振信心促消费、释放潜力扩内需、多措并举稳外贸等工作。
扩内需,促消费,创造增长新引擎。突出节庆促销和夜间经济,以春节、电商节以及重点节庆假日为契机,包装策划一批精品节会展会活动,聚焦休闲度假消费、文化体育消费、餐饮住宿消费、新型零售消费、汽车消费等,鼓励和引导区内综合商圈、大型商超、住宿餐饮企业、石油销售企业、汽车销售企业等举办多形式消费促进活动。鼓励引导商圈商户数字赋能转型升级,推动区内大型商超企业运用大数据手段精准匹配客户需求,优化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打造国能商圈、黑山八角夜间经济和商旅文联动街区,培育消费热点。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组织开展餐饮住宿、家政服务行业培训,提升商贸行业服务质量水平,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培育壮大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网红电商等新模式,依托电商直播基地大力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扎实推进产销对接,培育壮大本土农商互联电商企业,扩大农村消费,吸引外来消费。
稳外贸,促转型,畅通内外双循环。深化落实外商“服务管家”制度,实行“一企一策”,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和未来预期,确保市场份额和产业链安全,稳存量扩增量。组织企业参加线上线下展会,支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进博会、西洽会等平台进口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拓展国内销售市场。
抓招商,促开放,加快推动转型发展。以启动内陆无水港首开区建设为抓手,加快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引进优质骨干物流企业签约入驻,推动快递物流分拨中心、煤炭、建材等大宗物资集散中心项目招商,积极引进服务贸易类等总部企业。进一步发挥“店小二”精神,创新服务举措,充分挖掘现有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信息资源,以商招商,发挥好“引进一家、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朋友圈”效应,促进优势产业进一步集聚。
(刘亚兰 刘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