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如何预防流感
“流感是可防可控的,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干预’。”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徐刚表示,预防流感需从疫苗接种、个人防护、环境清洁、生活习惯四个维度入手,高危人群尤其要做好“双重防护”。
接种流感疫苗:最有效的“防护盾”
徐刚指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保护率可达 60%-80%(流行病毒与疫苗匹配度高时),即使感染,也能减轻症状、降低重症风险。
接种时间:最佳时间是每年10-11月,即流感流行前1-2个月,接种后2-4周产生抗体,保护期约1年;接种人群:全员推荐接种,尤其高危人群必须接种,即6月龄—5岁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医务人员、托幼机构和学校工作人员。注意事项:感冒发热期间暂缓接种,痊愈后再补打;每年需接种一次,因流感病毒会变异,旧疫苗无法应对新亚型。
徐刚呼吁,全家一起接种,形成“防护圈”,尤其保护家中老人和孩子。
个人防护:阻断传播“关键一步”
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地铁、超市、医院)、乘坐公共交通时,务必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贴合面部,不随意摘下;咳嗽、打喷嚏时用口罩或手肘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勤洗手:遵循“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每次洗手至少20秒;外出回来、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用肥皂或含酒精洗手液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口鼻;保持距离:与流感患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近距离交谈、共用餐具;若家人感染流感,应单独住一间房,分餐进食,减少接触。
环境清洁:减少病毒“藏身之处”
通风换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尤其在卧室、客厅、办公室等密闭空间,新鲜空气可稀释病毒浓度;消毒杀菌: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按说明书稀释)擦拭门把手、手机、遥控器、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物品,每周1-2次;患者使用过的餐具、衣物,用沸水浸泡30分钟;避免聚集:流感流行季,尽量少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必要时缩短停留时间。
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基础保障”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橙子、猕猴桃、菠菜)、优质蛋白(鸡蛋、瘦肉、牛奶)和全谷物(燕麦、糙米),增强免疫力;少吃辛辣、油腻、高糖食物,避免加重身体负担;充足睡眠: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熬夜会降低免疫力,使病毒更容易入侵);儿童需保证10小时睡眠,老年人不少于7小时;适度运动: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瑜伽,每次3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避免过度运动,以免体力透支;多喝水:每天喝1500-2000毫升温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帮助稀释痰液,促进病毒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