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秋冬来临 这些关于流感的误区要避开









目前正处于流感的高发季,一起来了解一下流感的五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得了流感不治疗能够自愈
有些人认为流感不治疗也能自愈,特别是身体底子好的人。然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人群来说,特别是有基础疾病及老、幼人群,得了流感不应期待自愈。如果出现持续三天的39℃以上高烧,或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这通常表明自愈的可能性很小,应立即就医。
误区二:没有出现呼吸道症状就不是流感
流感的症状不仅仅局限于呼吸道,还包括发热、全身症状如畏寒、寒战、头痛、肌痛、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因此,即使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也可能感染了流感,一定要引起注意。
误区三:流感当作普通感冒来治疗
普通感冒症状轻微,多以咽痛、咳嗽、鼻塞等呼吸道症状为主,一般过七到十天就会自己好了,如果有并发症,一般也是鼻窦炎和中耳炎,后果不严重;而流感会伴有高热38℃以上、畏寒、头昏头痛、肌肉酸痛等,还会并发严重的肺炎、心肌炎,有时是致命的,并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全世界每年都有几十万人死于流感。专家建议,一旦出现感冒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是不是流感,对症下药。
误区四:流感好了之后短时间内不会再得流感
流感康复后,人体在一段时间内会对感染过的流感病毒亚型产生一定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并非永久性的,而且对其他亚型的流感病毒不能提供有效保护。所以,流感康复后仍有可能感染其他亚型的流感病毒。
误区五:去年接种过流感疫苗,今年没必要再接种
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基于全球流感检测结果提出下一个流行季节流感疫苗推荐组分,不同年度流感疫苗针对的流感病毒株可能有所差异。此外,流感疫苗的接种免疫力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为了提升更有效的保护,建议每年都接种流感疫苗。
了解流感相关的科学知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正确认识流感,积极预防、及时就医,才能有效减少流感对健康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