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四个误区要警惕
日期:2025-10-13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语音播报






日期:2025-10-13

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王涛在临床中发现,很多人因误解延误治疗,尤其要警惕以下4个误区:
误区 1:“只有老年人才会得血栓”
真相:年轻人久坐、熬夜、长期喝含糖饮料、穿紧身裤,都可能引发血栓。
提醒:无论年龄,只要有“久坐、久卧、血管损伤”等风险因素,都需防血栓。
误区 2:“下肢肿了按摩能缓解”
真相:若下肢肿是深静脉血栓导致,按摩会使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到肺部引发肺栓塞,致死率极高;
提醒:单侧腿肿时,不要按摩、热敷,应立即卧床抬高下肢,及时就医。
误区 3:“吃阿司匹林能预防所有血栓”
真相:阿司匹林主要预防动脉血栓(如心梗、脑梗),对静脉血栓(如下肢DVT、肺栓塞)无效,反而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提醒:预防血栓的药物需医生根据血栓类型和风险评估开具,不可自行吃阿司匹林。
误区 4“没有症状就不用管”
真相:80%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无症状,等到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肺栓塞),往往已危及生命;
提醒:高危人群即使无症状,也需定期筛查,术后、长途旅行后若出现腿肿,务必及时检查。
血栓虽凶险,但只要做好“早识别、早预防、早治疗”,就能有效降低风险。王涛提醒,预防血栓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全家的事——提醒久坐的家人起身活动,陪老人定期做血管检查,这些小事都是在守护生命。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血栓,让“沉默的杀手”无处藏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