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健康科普信息 >健康中国重庆行动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骨质疏松 不能一“钙”而论

日期:2025-09-0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09-08

  骨质疏松已经成为近年来的“流行病”,号称“寂静的杀手”,是一种常见老年衰老的病症,5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比较高。
  然而,骨质疏松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很多人误认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了,补充钙质即可,但骨质疏松不可一“钙”而论。为此,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唐荣斌进行详细介绍。
  骨质疏松到底是什么
  “每天吃钙片,怎么还查出骨质疏松?”56岁的张阿姨拿着骨密度报告,向区人民医院骨科医生发出疑问。
  “它不是简单的‘缺钙’,而是一种全身性骨病。”唐荣斌解释,骨质疏松的核心问题是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被破坏,就像原本致密的骨骼变得“多孔疏松”,最终导致骨头脆性增加,稍微磕碰就可能骨折。
  目前我国骨质疏松防治面临“一高三低”的困境:患病率高,但大众对它的知晓率、主动诊断率、规范治疗率都很低。从类型上看,它主要分两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最常见,包括绝经后女性易患的Ⅰ型(雌激素下降导致骨流失加速)、老年人高发的Ⅱ型,还有少数青少年会出现的特发性类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或长期吃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引发。
  唐荣斌提醒,别等疼了才重视!骨质疏松早期几乎没症状,等出现腰酸背痛、爬楼无力时,可能骨头已经“悄悄变脆”了。他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做骨密度筛查,尤其是绝经后女性、65岁以上男性,以及有吸烟、酗酒、体重过轻、缺乏运动等习惯的人——这些都是高危因素。
  这些症状预示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其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影响骨代谢的疾病、药物也是诱发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虽然早期‘静悄悄’,但病情进展后,身体会发出明显‘警报’。”唐荣斌说。骨质疏松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此被称为“寂静的杀手”。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症状。
  疼痛:骨质疏松患者常感到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疼痛在翻身、起坐、长时间行走后尤为明显,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这种疼痛多为持续性,且可能伴有肌肉痉挛。
  脊柱变形: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可能出现身高变矮、驼背等脊柱畸形。严重的胸椎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引起胸闷、气短等症状。
  骨折:骨质疏松患者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称为脆性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脊椎、髋部、腕关节等。髋部骨折更是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因为它常导致老年人长期卧床,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和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唐荣斌介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达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女性更是“重灾区”。但近年来,不少20-30岁的年轻人也因长期熬夜、久坐不动、节食减肥(导致营养不均衡)、过量喝碳酸饮料等,出现骨量偏低的情况,为骨质疏松埋下隐患。
  筑牢骨骼“防护墙”
  “骨质疏松可防可治,但一定要科学。”唐荣斌说,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
  饮食:钙和维生素D“搭档补”。光吃钙片没用,得让钙“吸收好、用得上”。日常多吃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坚果等钙含量高的食物;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深海鱼),因为维生素D能帮钙“进入骨骼”。另外,少吃高糖、高盐、油炸食品——它们会“偷走”身体里的钙。
  运动:给骨头“加点压”。骨骼需要“刺激”才能保持强度。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能增强肌肉力量,而快走、爬楼梯、举哑铃等“负重运动”(让骨骼承受身体重量或外力),能直接促进骨形成,比单纯补钙更有效。建议每周至少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戒烟限酒:别让坏习惯“毁骨头”。烟草里的有害物质会破坏骨细胞,加速骨量流失;长期过量喝酒则会影响钙吸收和维生素D合成,双重伤害骨骼。想要骨头好,戒烟、控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酒精不超25克,女性不超15克)是底线。
  “补钙+维D”:遵医嘱才安全。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额外补钙,也不是补得越多越好。如果通过饮食无法满足钙需求(成年人每天需800-1000毫克钙,50岁以上需1000-1200毫克),可在医生指导下吃钙片;同时别忘了补维生素D,除了食物,每天晒15-20分钟太阳(避开正午强光),也是获取维生素D的免费方式。
  特殊人群:绝经后女性需“针对性防护”。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会急剧下降,骨流失速度会加快。这类人群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补充外源性雌激素(须严格遵医嘱,避免滥用),同时更要注重骨密度监测和生活方式调整。
  对骨质疏松的认知多一分,骨骼健康就多一分保障。唐荣斌最后提醒:一旦确诊骨质疏松,别自行吃药或停药,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如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同时定期复查骨密度,才能有效缓解症状、减少骨折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