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科学评估健康体重









体重,作为衡量人体营养状态与健康水平的关键标尺,其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身心机能的稳定运行。现代医学研究已明确证实,体重过高会加重身体代谢负担,显著提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而体重过低则可能削弱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与营养缺乏相关问题的发生概率。由此可见,科学管理体重,实则是为健康筑起一道重要防线。
评估体重是否健康,国际通用且简便易行的核心指标是体重指数(BMI),其计算公式为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不过,这一指标的应用需结合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进行差异化解读——孕妇的体重管理需兼顾母婴安全,儿童青少年的体重标准需匹配生长发育规律,成年人的体重控制聚焦慢性疾病预防,老年人的体重管理则更侧重身体机能维护。那么,如何科学评估孕妇、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及老年人四类核心人群的健康体重?
对于孕妇来说,应在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合理增重、产后减少体重滞留。妊娠前体重应保持18.5kg/m2≤BMI<24.0kg/m2。妊娠早期的体重增长值范围应保持在0~2.0kg范围内,中期和晚期应保持在0.26~0.48kg范围之内。
对儿童青少年来说,可使用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提供的不同年龄和性别相对应的BMI界值来判断。应确保孩子长高同时,控制体重增速,让体重与身高协调。所以,应更注重儿童青少年体重的动态管理。
根据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分类的建议:18.5~23.9kg/m2为BMI适宜范围,24.0~27.9kg/m2为超重,超过28.0kg/m2为肥胖。
一般65~79岁的老年人BMI适宜范围20.0kg/m2~26.9kg/m2,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的BMI可以略高,22.0kg/m2~26.9kg/m2之间为宜。老年人不宜采取极端减重或增肥措施,关键在于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维持或增加肌肉和骨骼的健康。
健康体重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从了解自身体重状况开始,采取科学方法,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未来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