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疫苗接种与公共卫生服务









在母婴健康保障体系中,疫苗接种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为新生儿和孕产妇筑牢健康防线。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指南对相关服务进行了明确规范,为保障母婴健康提供了有力依据。
新生儿疫苗接种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明确规定,新生儿出生后需接种多种疫苗。免疫规划疫苗由国家免费提供,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等。接种这些疫苗,是保障新生儿免受传染病侵害的重要手段。家长应严格按照指南要求,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严格按照疫苗接种计划进行接种十分关键。这些疫苗能帮助新生儿建立起强大的免疫屏障,抵御各种传染病的侵袭。家长要妥善保管好预防接种证,按照接种点的通知,按时带新生儿去接种疫苗。
新生儿接种疫苗后,要注意观察其反应,如是否出现发热、皮疹、局部红肿等,一般轻微反应在1-2天内会自行缓解,若反应严重应及时就医。
产后访视服务
产后访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会在产妇出院后3-7天内进行首次访视,之后根据情况进行 2-4次访视。访视内容包括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如子宫复旧、恶露排出、伤口愈合等,还会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产后抑郁等问题。
对于新生儿,医护人员会检查其体重、身高、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呼吸、吸吮等情况,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新生儿,解答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疑问。产后访视能及时发现母婴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处理,为母婴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支持
妇幼保健机构在母婴健康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机构不仅提供孕期产检、分娩服务,还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保健等业务。新生儿疾病筛查能在早期发现一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苯丙酮尿症等,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避免对孩子的智力和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儿童保健服务包括定期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估、营养指导、预防接种等。通过这些服务,能及时发现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问题,如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并给予科学的指导和治疗,促进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