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局:秋季适度进补 “贴秋膘”悠着点
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贴秋膘”的理由是,夏日的炙热和闷湿让不少人胃口不好、食欲不佳,由于吃得少了,体重往往有所减轻,为了弥补这“苦夏”的亏空,秋季来临后就要好吃好喝为自己“补膘”。
那么,我们真的需要“贴秋膘”吗?人人都适合“贴秋膘”吗?立秋过后“贴秋膘”到底科不科学?记者就此采访了区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汪丽娟,一起来看看她怎么说。
体重偏低的人应考虑“贴秋膘”
人人都需要“贴秋膘”吗?如果不是,那么哪些人可以考虑“贴秋膘”呢?汪丽娟解释说,“膘”用在人体上主要指的是皮下脂肪。从专业上讲,人体皮下脂肪的含量及占体重的比例,也就是体脂百分比(BF%),是反映人体健康、预测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目前,判断肥胖最常用的一个指标是体质指数(BMI),也就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这个指标是间接反映体内脂肪的,因为体内脂肪的测定不如体重和身高容易测量。
其实,最准确的应该用体脂百分比来判断肥胖,成年男性体脂百分比(BF%)>25%,女性体脂百分比(BF%)>30%即为肥胖。
“对于已经超‘膘’的人来说,就不应该再盲目地‘贴秋膘’了;而对于体重偏低,或者已经属于低体重的人来说,可以考虑适当地‘贴膘’。”汪丽娟提醒。
中心性肥胖者“贴秋膘”危险
脂肪在人体的不同分布,也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不同影响。脂肪主要分布在内脏和上腹部皮下者称之为“腹型”或“中心性”肥胖;脂肪主要分布在下腹部、臀部和大腿皮下者称之为“外周性”肥胖。
我国成年男性肥胖大都属于中心性肥胖,也就是俗称的“将军肚”;而中年女性肥胖也以腰腹部脂肪堆积较多。中心性肥胖得慢性疾病的危险比正常者大大增加。
相比其他类型的肥胖,中心性肥胖患者更容易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也更大。因此,汪丽娟提醒这类人群一定要注意,切不可以“贴秋膘”为借口大吃特吃。
“贴秋膘”要循序渐进
盛夏暑湿,人们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汪丽娟分析,初秋大量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所以,“贴秋膘”要循序渐进。
进补先养脾胃。肺对应秋,而脾为肺之母,补脾具有“培土生金”之意,健脾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因此,入秋后首先要做的是避免过多进食寒凉、生冷食物,且要避免过饥过饱,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应以温、软、清淡、新鲜为主,并注意定时、定量进食,可适当多食用养生粥,对恢复或调养脾胃功能有益。”汪丽娟说。
秋补重头在肺。首先,“脾为后天之本”,良好的脾胃受纳、运化功能为秋季进补打好了基础,就可以上秋季进补的重头戏——养肺。《黄帝内经》记载:“肺主秋,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意思是,肺与秋季相应,可以吃小麦、羊肉、杏等食物,这是秋季养生的基调。其次,要养阴防燥,多食滋阴润肺食物,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黄瓜、木耳、萝卜、藕等;肉类可食禽类、鱼类等;水果选用梨、香蕉、橙子、山楂、苹果等。同时,秋季还应多饮水,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多吃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北沙参等清补或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
补肺要防伤肝。汪丽娟表示,秋季饮食应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宜多食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肺燥症状,如苹果、葡萄、柚子、乌梅、柠檬、石榴等。
特殊人群不适合“贴秋膘”
“‘贴秋膘’应因人而异,如果补益过头,则会导致肥胖,特别是特殊人群,更易加重病情。”汪丽娟补充说,对于脾虚的人,进补前宜先适量食用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煮粥食用,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对于胃火旺盛的人,适当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对于老年人、儿童,由于他们自身消化功能偏弱,汪丽娟建议先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再考虑适当进补。此外,超重、肥胖患者以及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患者不宜“贴秋膘”,以免短时间过量食用肥厚炙煿食物引发或加重原有疾病。秋季进补也不能过多地食用温热食物或者药物,如羊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秋膘肉”首选这四种肉类
初秋时节,虽然天气已经向秋高气爽的特点转变,胃口逐渐恢复,但此时还处于三伏中,气温依旧比较炎热。汪丽娟提醒,这时,别一上来就吃一些高脂肪、高热量的肉,而是要遵循初秋时节“补而不腻,润而不燥”的饮食原则,尽量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她推荐大家可以首选这四种肉类,减少燥热顺利出伏。
一、畜肉
畜肉类主要是指猪、牛、羊、驴、鹿、兔等牲畜的肌肉,这类食物主要提供优质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素的分布因动物种类、年龄和肥瘦程度的不同而差异较大。
汪丽娟建议,进食这类食物时选择瘦肉进食,如瘦猪肉、瘦牛肉等,其中兔肉的脂肪含量较低,比较适合需要控制能量、脂肪的人群食用。“但是常见的畜肉类食物除了瘦肉之外,还有内脏,这类食物并不推荐作为‘贴秋膘’的选择,因为动物内脏中胆固醇的含量较高,对健康不利。”她说。
二、禽肉
禽肉类主要是指鸡、鸭、鹅、鸽、鹌鹑、火鸡等禽类动物的肌肉,这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畜肉类似,但是脂肪含量相对较少,且含有人体必需的亚油酸,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更容易消化吸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进食禽肉类食物的时候尽量去皮食用,以减少脂肪的摄入。”汪丽娟强调。
三、鱼肉
鱼肉肌纤维短而纤细,水分较多。相比畜肉,鱼肉更易消化,蛋白质吸收率高,而且还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鱼类是秋季增肌的理想选择。
不过,汪丽娟在此提醒,一些海水鱼含有硫胺素酶和催化硫胺素降解的酶,大量生食可能会引起维生素B1的缺乏。因此,在食用海水鱼时,建议先将其加热后再食用。
四、虾肉
大虾与鱼肉一样,都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而且虾肉易消化吸收,在补秋膘的时候,可以选择将其列入菜单,鲜嫩营养又好吃。
汪丽娟表示,在选“秋膘肉”时,以上的四类肉可以交替更换食用,饮食可以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加工的肉要少吃,比如午餐肉、香肠、火腿等肉制品等,这类肉有添加剂,食用后容易增加身体负担,因此大家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肉食用,同时少用烧烤、煎、油炸等,多选用清蒸、清炒、炖煮等方式。
“贴秋膘”请绕行的四大误区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立秋养生,在这里,汪丽娟指出四大“贴秋膘”的误区,建议大家尽量避开。
误区一:凡补必肉
“肉类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美味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汪丽娟表示,肉类应该“多白少红”,多吃鱼类、禽类等白肉,少吃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
误区二:重“进”轻“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天天有荤腥,餐餐很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体外。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汪丽娟坦言,我们提倡在秋季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误区三: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因为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汪丽娟解释道,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误区四: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可能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证,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不要凭价格贵贱来区分营养的高低。”汪丽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