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世界肝炎日 一起爱护“心肝宝贝”!
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它不像心脏、肺、胃等器官,一言不合就让你“心惶惶”“咳不停”“反酸水”。这意味着轻度肝脏损伤和早期肝肿瘤没有任何症状,人们很难察觉。
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肝炎的临床症状有哪些?肝炎是否会发展成肝癌?近日,记者采访了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董明珍,为大家解答关于“心肝宝贝”的疑惑。
警惕肝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体,也是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中心站,在人体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董明珍说,人体切除脾脏、胆囊可以继续生存,而完全切除肝脏则不能存活,所以,保护肝脏就是保护生命。
董明珍介绍,肝脏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糖原,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解毒,造血和凝血等。
“肝炎,顾名思义,就是肝脏出现了炎症。”董明珍解释说,“肝炎”通常是由病毒、细菌、酒精、药物、自身免疫等因素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导致肝脏功能受到损害。
“通常情况下,轻度肝炎患者跟常人并无异样,对工作和生活也并没有太大影响,但若任其发展,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并产生多种症状。”董明珍表示,如果人体出现肝区隐痛、蜘蛛痣、皮肤和巩膜变黄、小便呈深黄色、食欲减退等症状,这意味着肝脏正在发出“求救信号”,它可能已经受到了损伤,此时,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检查、治疗。
不可轻视肝炎病毒感染
今年36岁的市民王女士5年前查出了乙肝病毒感染,被确诊为慢性乙肝,医生建议她服抗病毒药控制病情,但她自觉身体没有异常,十分抵触。一年后再次体检,结果显示“轻度肝硬化”。
年过五旬的市民陈先生常年健身,看上去很健康,但某天却止不住呕血,在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自己是“失代偿期肝硬化”,而起因竟是以前感染过丙肝病毒,却一直未进行有效干预。
“慢性病毒性肝炎被称作‘沉默的杀手’,无论是乙肝还是丙肝,感染后肝脏的病变进展比较缓慢,有些患者10年甚至20年可能都没有明显的身体异常症状。”董明珍介绍,这两例病情很有代表性,大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即便知道自己感染肝炎病毒,也可能拒绝长期服药、长期干预、定期复查,但这将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
董明珍说,乙肝主要是经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如果没有母婴阻断,婴儿期感染乙肝病毒将有80%-90%转为慢性感染者,乙肝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也是目前最难治愈的肝炎之一。丙肝主要通过输血、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艾滋病等途径感染,多为慢性肝炎,目前没有疫苗。甲肝和戊肝常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环境卫生条件差和个人卫生习惯差可能被传染,孕妇感染戊肝后病死率高。丁肝感染仅与乙肝感染同时发生或出现重叠感染,可加重乙肝病情。因此,不论何种肝炎病毒感染都不可轻视。
避免慢性肝炎发展成肝癌
董明珍介绍,肝脏就像人体的“过滤器”,肝细胞可以过滤掉血液中对人体可能造成损伤的细菌或其他有害物质。肝脏又是个很“皮实”的器官,肝细胞受损后会自动修复,但如果肝炎病毒反复侵犯、长期活跃,那么肝细胞就要不停重复“损伤—修复”的过程。
“长此以往,就像皮肤受伤修复后会有伤疤一样,肝细胞反复‘损伤—修复’后就可能形成肝硬化。”董明珍坦言,肝硬化和肝癌是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患者的主要死因。虽然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的过程可以长达十几二十年,但肝硬化“不可逆转”,而从肝硬化到肝癌,这个过程则可长可短。
董明珍介绍,目前,乙肝患者可通过药物控制病毒活动,延缓、避免肝硬化的出现,丙肝患者通过规范化治疗是可以被治愈的。董明珍提醒广大市民,一旦被确诊为慢性乙肝或慢性丙肝,即使无明显不适症状,也应及早干预,进行抗病毒治疗,避免病情持续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