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健康科普信息 >健康中国重庆行动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三伏天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日期:2023-07-2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3-07-21

711日,长达40天的三伏天正式登场。烦躁不安、倦怠无力、食欲不振……每到此时,很多市民都会出现这些“苦夏”症状。但也有市民认为,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那么三伏天究竟应该如何养生?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刘大建。

三伏天闷热  注意“避、养、驱、防”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今年,三伏天从711日持续至819日,历时40天。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刘大建提醒市民,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人体可趁这个时段注重“伏避暑湿”“固护阴液”“趁阳驱寒”“盛夏防寒”等养生方式,即通过“避、养、驱、防”更好地帮助自己把酷暑难耐的三伏天变成调养身心的好时节。

伏避暑湿。暑与湿常伴随出现,又各有特点,暑邪与心经相对应,具有炎热升散、易携湿邪的特点,暑气太过容易诱发心悸、胸闷、心慌、心律不齐、高血压等心血管疾患;湿邪则重浊、粘滞,趋于下焦。伏避暑湿可以从作息和饮食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作息规律,中午阳光最盛时尽量减少活动,劳作、运动避开11时至13时,不提倡中午、下午进行爬山、跑步等户外剧烈运动,建议选择游泳或早晚慢跑、骑车等,尽量创造条件午睡,哪怕时间较短也能让人体自身阳气内敛,防暑邪侵袭;二是饮食清淡,少饮酒、少吃油腻食物,酒精、肥肉等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容易耗伤脾气,脾气不足就更易被湿邪侵袭。

固护阴液。阳气炽盛,大量流汗会造成体内盐分流失。因此,三伏天要多饮水,多食用解暑滋阴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黄瓜、冬瓜、苦瓜、西瓜等。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也可以适当食用,如将赤小豆、绿豆、薏米、山楂等熬粥、煮汤,晾到常温食用有清热解渴、利水渗湿之效。若有口苦、咽痛、口舌生疮等症状,可用金银花、桔梗、茯苓、陈皮各6克代茶饮,有理气清热、滋阴解暑、健脾除湿之效。此外,需注意不要熬夜,平稳心态,避免因熬夜不眠或肝火内动而伤阴。

趁阳驱寒。这是指趁人体在三伏天腠理大开,用药来助阳化气,驱赶体内存留的寒邪。若寒邪留滞肺经,容易在冬天犯哮喘、感冒、咳嗽;寒邪留滞关节,则易导致关节疼痛,怕风怕冷;寒邪留滞肾经,女性易子宫寒凝、例假失常,男子易阳气不升、小便淋漓。古人常讲冬病夏治,比如,膝关节、手脚冷痛的人可以在早上59时太阳上升过程中晒颈椎大椎穴、手臂、小腿和膝盖,按揉足三里、拍打腰部,可起到按摩点穴、疏经通络的作用;在医生的专业帮助下选择温阳散寒的药物,选取相应寒邪所在经络穴位贴敷,治疗老寒腿、哮喘、宫寒痛经等疾患。

盛夏防寒。夏季还需要防寒吗?答案是肯定的。夏季炎热,人容易贪凉,爱吃冰镇食物或吹空调、洗凉水澡,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人体在不知不觉中着凉。如夏季因吃太多冰镇食物引发消化不良、胃肠痉挛、腹痛腹泻的病例,就是因为过食寒凉冰冷食物使寒邪直接攻入脾胃、直中脏腑、伤及脾阳。此外,若大汗之后立即直吹空调或冲凉水澡,就会让贼风邪气趁穴位“门户大开”的时候,潜入四肢经络引发颈椎病、骨关节炎、风湿等疾病。

三伏天养生  传统天灸正当时

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刘大建介绍,在三伏天,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依据“春夏养阳”的中医理论,贴敷三伏灸能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温经散寒、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三伏炙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通过药物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经脉脏腑功能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刘大建告诉记者,不少市民选择在每年的初伏、中伏、末伏进行天灸治疗,因为三伏天是每年最炎热的节气,气温潮湿闷热,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常常导致阳气宣发太过,或者由于防暑降温而过食生冷致内寒过甚,以致体内阳气虚衰,这时应用温经散寒、逐痰平喘、通络止痛的辛温药物刺激穴位,可达到温煦阳气、驱散内寒的作用,进而调节人体免疫力,符合中医 “春夏养阳”理论。

刘大建说,根据临床观察,天灸适合任何体质的人群,对体质偏虚、阳虚以及风寒湿型的痛症患者尤其奏效。天灸适宜的病种主要有肺系相关病症(包括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喘、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等),患有慢性咽炎、体虚易感冒的人群也适宜天灸。

刘大建介绍,“冬病夏治”不只有三伏灸,还包括三伏贴、三伏浴、三伏针、三伏罐等。三伏贴是结合中医中的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三伏浴是通过热水的热效应结合皮肤给药法,让中药有效成分通过打开的毛孔快速吸收,促进气血运行的同时可以补气养阴、化瘀排浊。三伏针有普通针刺、火针、温针、埋针、刺络放血等多种治疗方法,针对脾胃病、皮肤病、各种痛症、失眠等急慢性病疗效显著。三伏罐是指在三伏天进行拔罐治疗,针对寒、湿、瘀、郁热等引起的各种不适,从腠理开泄而出,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刘大建提醒广大市民,“冬病夏治”对部分人群并不适用,如在急性感染性疾病发热期的患者,对灸疗、贴敷或特殊中药过敏者,接触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疾病者,孕妇、三岁以内幼儿,凝血功能异常者。

三伏天饮食  牢记“三常吃”“三不吃”

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刘大建介绍,高温情况下,胃肠道的蠕动减弱,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降低,消化功能减退,会出现厌食、食欲减退等。同时,机体代谢率增加,大量出汗导致人体钠、钾、钙、镁等矿物质丢失较多,使机体对蛋白质、钠、钾、钙、镁、铁、维生素C、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A和水等物质的需要量增加。为保障高温环境下的营养需要,市民注意要忌口,牢记“三常吃”“三不吃”。

常吃多酸多甘食物。夏季暑湿,适宜清补,“祛火”是夏日食补的关键,夏日祛火的食物包括苦瓜、西红柿、牛奶等。爱吃冷饮会导致湿气侵入,影响脾胃消化功能,不妨吃些绿豆、薏苡仁、百合、瘦肉、鳝鱼、鸭肉等,这些食物具有滋养健脾胃的功效。还可适当多吃些酸性食物,能起到生津止渴、安神除烦的功效。

常吃面食补充营养。刘大建提醒,三伏天不能只吃蔬菜水果,还要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材。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导致人体流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食更有利于补充营养物质。

常吃苦味食材降火。俗话说:“夏季吃苦,胜似进补”。夏令暑盛湿重,既伤肾气又困脾胃,而苦味食物入心经、能泄心,且苦味食物富含苦味素、生物碱等物质,具有促进食欲、提神醒脑、健脾燥湿、消暑清热等功效。三伏天里可多吃些苦瓜、苦菊、芹菜、莴苣、香菜等,它们都是夏季天然养生品。

不过量喝冷饮。三伏天暑湿较重,常喝冷饮不仅不利于体内寒气排出,还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给肠胃造成刺激,导致腹痛、腹泻等身体不适。

不大口喝急水。酷热的天气里,出汗量大会导致人体电解质失衡,此时很多人会选择一口气喝下一瓶水来解渴,然而,“一口闷水”会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可能产生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症状。

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三伏天食欲不佳、精神疲惫,肠胃功能弱,此时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会给肠胃造成负担,很容易伤及脾胃,影响人体的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