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部门工作信息

区卫生健康局:“救”在身边 ——万盛推进公众急救能力全域提升先行区建设小记

日期:2025-05-15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05-15

  身边有人心跳骤停如何施救?心肺复苏术怎么做?……近日,一场由市红十字会、市卫生健康委主办,区红十字会、区卫生健康局承办的重庆市2025年“红十字博爱周”暨万盛公众急救能力全域提升先行区建设活动在子如广场举行。
  急救能力建设已成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生命安全的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万盛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急救能力的相关部署,坚持以健康中国建设为纲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专业救援能力和公众自救能力两个中心,全流程强化急救能力建设,形成科学高效有序的急救体系,不断提升公众急救能力。
  聚焦顶层设计  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
  近日,万盛120急救中心指挥调度中心的电话响起,报警人称56岁的王阿姨突然晕倒。指挥调度中心根据求助的位置和病情情况,第一时间指派距离较近的关坝镇中心卫生院前往救援。3分钟后,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抵达现场。
  区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维军介绍,急救,既要“急”,也要“救”。近年来,万盛从顶层设计着手,将提升急救能力作为重要工作推进,不断优化急救组织、预案、责任和保障等体系建设,为急救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动态储备、疫时应急、采储结合”的原则,采取实物储备、合同储备和产能储备相结合的形式,建立了万盛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库,为推进高效急救工作奠定了基础。
  目前,万盛已创新构建“区—镇—村”三级响应体系,10个镇级急救点,72个村级“急救哨点”实现急救呼叫前置受理。城区3分钟出车率保持100%、急救反应时间压缩至8分39秒。
  聚焦专业建设  构建智慧急救网络体系
  在黑山镇北门村卫生室,医护人员为村民杨大爷佩戴好智能心电监测设备后,实时心电图数据便同步传输至20公里外的区人民医院心电共享中心。短短5分钟后,一份由三级医院心血管专家审核的标准化诊断报告,已同步回传至医护人员和杨大爷的手机终端。
  随着智能心电设备在全区基层卫生机构的普及应用,村民在家门口即可完成专业级心电图检查,彻底告别了为一次常规检查往返城区医院的奔波之苦。
  心电诊断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一环,其准确性和时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救治效果。“心电一张网”平台的搭建正是我区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赋能医疗发展的缩影。
  2025年,全区投入100套智能穿戴心电设备,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三类医疗单位心电监测全覆盖,建成全域“心电共享中心”,构建起“心电一张网”云端诊疗体系。创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全域急诊急救网络,倾力打造全市“区-镇-村-社会”三级四类一体化急诊急救先行区。
  聚焦公共急救  提高AED配置普及率
  不久前,万盛体育馆附近发生了惊险一幕:陈先生在运动时突然倒地,没有呼吸和脉搏,一名跑步的医生恰好经过,初步判断是心脏骤停,立即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术。同时,同行的市民立即取来场内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经过心肺复苏配合AED除颤,陈先生的脉搏与呼吸逐渐规律。关键时刻,这台“救命神器”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
  为提高区域AED配置普及率,探索适合不同场景的急救能力提升路径,万盛积极打造公众急救能力全域提升先行区,实施“一网”强基、“十域”覆盖、“百链”赋能、“千人”守护、“全民”健康“公众急救能力三年攻坚计划”,采取“政府购置+社会参与+公益捐赠”模式,加快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目前,全区布设的50台AED设备已进驻政府部门、街道社区、学校及公共场所。
  同时,958名持证救护员配套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和万余人次专业救护培训,形成“设备+人才”的双重保障。2027年,全区将新增救护技能持证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达5‰,普及救护知识人数占本地常住人口占比达10%以上,每10万人AED配备达45台。
  聚焦急救培训  普及化提升急救自救能力
  “跪于患者右侧,双膝打开与肩同宽,上身前倾,双手掌重叠,手指交叉……”在福耀玻璃厂,来自区人民医院的“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救护培训师张涛正在指导红十字志愿者进行心肺复苏练习,以“理论+实践”的模式,按照理论教学、现场演示、学员实操、现场考核的流程,向志愿者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
  应对突发事故,除了专业救援能力的强大支撑,还需要提升公众自救能力。今年,万盛采取线下与线上、培训与科普相结合的方式,分层分级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分步有序推进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不断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自启动“全民急救能力提升工程”以来,这样的场景已覆盖机关、学校、企业等场所40场次,4600余人次掌握急救技能。
  “从心电筛查到转运救治,再到现场施救,我们正在打造全链条急救体系。”王维军介绍,截至目前,全区急危重症抢救成功809例,抢救成功率提升至98.7%,同比提高17.3个百分点。随着医疗设备下沉、应急救援网络贯通、服务能力提升,一个“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响应”的急诊急救共同体正在加速成型完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