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部门工作信息

卫生健康局:保护听力 从日常做起 万盛多部门联合开展“全国爱耳日”健康义诊宣传活动

日期:2024-03-0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4-03-07

3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为进一步普及爱耳护耳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爱耳、护耳意识,31日,区残联、东林街道、万新街道、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等部门在东林矿工广场和老街广场联合开展了以“科技助听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爱耳日健康义诊宣传活动。

“医生,小孩的耳朵应该怎么清理?”“老人耳鸣、听不清怎么处理?”“经常采耳对听力有影响吗?”……活动现场,医护人员对前来咨询就诊的老人、儿童及家长进行了耳部健康检查,并耐心向其讲解了保护听力的方法及耳部疾病的预防知识。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是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保护听力健康要从日常做起。”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科长李小娟建议,市民日常护耳应做到“四要四不要”:在嘈杂的地方要使用耳塞,要定期做听力检查,听力受损人群要谨遵医嘱佩戴助听设备,如有耳或听力问题要尽快就诊;不要将棉签、小棒、油等放入耳内,不要在不干净的水域游泳或洗澡,不要与他人共用耳机或耳塞,不要听吵闹的声音或音乐。

当天,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还向群众发放了儿童视力筛查、听力筛查等免费券和相关宣传资料,大力普及爱耳护耳常识,共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礼品400余份。

这些听力常识要知道

如果您在嘈杂的环境中与人交流时,出现了听不见或听不清别人讲话,看电视、用手机时需要将音量调得很大,使用上述自测方法后有些声音听不清,那么,您很可能已经出现了听力损失,建议尽快就医。

听不见,不只是“听”的事

不少老年人认为,人老耳背很正常,还有的老年人觉得“听不见不要紧,反而省心了”。这种看法对不对呢?

实际上,听不见不只是“听”的事。有些老年人因为听不清别人说话或者需要对方多次重复,担心误解别人的意思等,逐渐拒绝与他人交流;还有的人由于听力损失比较严重,只能看到别人的嘴唇在动,却听不见对方说什么,难免怀疑他人是在议论自己,并因此变得多疑、烦躁、易怒。久而久之,老年人可能产生孤独感,引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甚至造成社会隔离现象。听力损失还会增加安全风险,如在马路上没有听见汽车鸣笛,因躲闪不及时引发意外等。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格外受到医学科学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听力损失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保护听力被认为是预防老年痴呆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年龄增长以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会加重老年人的听力损失,这些患者要格外提防听力损失的问题。

目前,针对听力损失,临床上常用的干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验配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以及听觉康复训练等。很多导致听力损失的疾病,尤其是急性或者波动性的感音神经性聋,常以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如突发性聋、梅尼埃病、耳带状疱疹、自身免疫性聋、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耳聋等。对于传导性聋,如鼓膜穿孔、中耳炎、中耳肿瘤、鼓室硬化症等,可采取手术治疗。大家非常熟悉的助听器是一种提高声音强度的装置,适用于传导性聋和感音神经性聋的轻度至重度耳聋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性质和听力损失程度进行推荐和选配。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可以选择人工耳蜗植入。

保护听力,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保护听力是我们一生都要做的功课。那么,不同年龄段的人,应该如何保护听力呢?大家应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主动远离噪声环境,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疾病。

第二,使用耳机时应注意“666原则”,即聆听环境噪声不超过60分贝、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不超过播放设备最大音量的60%

第三,不挖耳朵,以免对耳道及鼓膜造成损伤。

第四,出现听力下降、耳鸣和眩晕等症状时,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