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助力万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30日,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凝心聚力、服务大局,加快打造南向支点城市。
围绕这一要求,我区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以科创为支撑 积极培育新动能
区科技局科协党组书记、科技局局长金云琳表示,将积极推进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以及綦万一体化发展,紧扣万盛“一城三区一极”目标定位,以高新区创建为抓手,以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科技金融体系打造等为重点,加快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此,区科技局将从五个方面发力:
一是全力创建市级高新区。制发市级高新区创建工作方案,以务实举措全力加快高新区规划编制、评价指标梳理统计、环境优化等各项工作,通过市级高新区创建,推动更多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向万盛聚集,助力万盛高质量转型发展。
二是全力打造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内设研发机构向新型研发机构方向发展,持续推进华绿现代菌业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建设和绿水人家星创天地线下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市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创建,全面整合全区创新优势资源。
三是全力壮大创新主体。引进各类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持续扶持存量企业做大做强,精准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力争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企业50家。优化服务,支持企业“升规”“上市”,做大做强创新主体。
四是全力发挥科技金融支撑作用。发挥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杠杆作用,组织实施2022年科技计划项目,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研发活动,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开展科技金融政策培训,推进种子基金项目遴选,支持科技企业孵化成长。
五是全力增强人才合作培育。鼓励扶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与高校院所人才、技术、成果、资源等方面的合作,为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推进企业与人才的合作联系,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优惠政策。
以规划为引领 因地制宜促发展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局长罗玉平表示,会坚决贯彻落实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折不扣把党工委、管委会各项决策部署融入规划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利用全过程,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高起点、高水平规划谋划城市空间布局、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筑牢生态空间屏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规划引领保障和自然资源要素支撑。
下一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将从四个方面发力:
抓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按照打造南向支点城市要求,全面做好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有序开展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和监督实施体系建设,科学有序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为万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规划空间保障。
强化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为市、区两级重大项目提供全方位、全流程保姆式用地保障,及时解决重大项目保障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着力提高用地审批效率。
推进立体空间生态修复。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坚决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持续推动全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结合乡村振兴、采煤沉陷区治理等重大政策导向,策划包装一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旱改水”、矿山生态修复等重大项目,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突破。
优化矿产资源管理利用。认真开展矿山实地核查及储量动态检测工作,做大做强全区非煤矿山产业。逐步优化整合现有的小、弱、散矿山企业,逐步培育年开采量在300万吨左右的大型矿山,并通过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等手段,切实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以融合为驱动 抢抓机遇促提升
南桐镇党委书记刘丹表示,南桐镇位于万盛西部,地处渝黔复线高速公路、重庆三环高速公路和三万南铁路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显著,要积极把握南向支点城市建设机遇,立足万盛“一城三区一极”目标定位,主动融入綦万一体化发展,谋划重要通道、产业布局、农旅融合,建设产城景融合发展的山水田园新城。
一是提档交通设施,发挥通道区位优势。推动互联互通,建立以平山交通枢纽为中心,辐射渝南黔北地区的内畅外联交通网络,积极推进重庆中心城区—綦江—万盛城市快轨和快速通道等前期工作,构建对外交通大通道;畅通对内网络,加快优化万盛至南桐路网,高标准建设改造内部道路,增强节点交通转换能力,搭建“一环三横三纵”城市副中心路网体系;加快枢纽建设,推动万盛综合客运站和公交枢纽布局,在平山片区打造公铁联运核心枢纽,发挥铁路、公路交通优势,建设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交通网络。
二是构建产业平台,打造转型发展高地。聚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以工业园区平山组团为基础,加快推进北部片区、金兰坝片区、南桐煤矿片区拓展,合力共建南桐—永城现代制造业产业园,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资源集聚优势,汇聚商流、物流、资金流,建设仓储、物流、批发业态为主的物流基地,推进建设现代物流园;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引进社会资本,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企业孵化园等项目,发展总部经济、楼宇工业等城市经济,承接重庆中心城区的商贸外溢,打造辐射渝南黔北的商贸集散地,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
三是建设永桐新城,大力提升城市品质。优化空间布局,围绕永桐新城、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提升完善城市规划,积极推进南桐城区扩容提升和城市高标准开发,进一步推进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南桐综合配套区;提升城市配套,持续推动南桐片区交通组织优化,畅通城市内部路网,逐步完善交通红绿灯、标识标线等设施,提升城市交通水平,并有序完善停车场、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快推动支路步行街家属区等区域环境提升改造,打造社区文化公园;强化城市治理,以城市社区为基本单元,实施大联动、微治理,全面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和城市治理效能;夯实基层队伍,加强执法人员规范管理,提升城镇治理水平和执行效率。
(向虹谕 解维坪 曾 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