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林局
关于印发《万盛经开区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万盛经开农林发〔2021〕83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有关部门,邮政万盛分公司:
红火蚁是一种外来入侵的重大危险性害虫,同属我国出入境检疫和国内农林植物检疫共同监管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红火蚁疫情一旦传入,不但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防控,而且会对当地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危害、破坏和侵扰。我市已发生红火蚁疫情的区县,都是通过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调进的草坪、苗木植物携带传入。一旦发生红火蚁疫情,各单位各部门要反应迅速,立即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第一时间彻底铲除疫点疫情,严防红火蚁疫情扩散传播。
为此,根据重庆市植物保护站《关于印发2021年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渝植发〔2021〕14号)文件和2021年5月13日全市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培训视频会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万盛经开区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万盛经开区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方案
2.红火蚁的鉴别特征画册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农林局
2021年5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万盛经开区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重庆市植物保护站《关于印发2021年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渝植发〔2021〕14号)文件和2021年5月13日全市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培训视频会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防控技术措施
(一)毒饵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红火蚁发生地点。
2.毒饵药剂要求。要求毒饵的作用效果较缓慢,一般施用饵剂后2-6周有较好的防效为佳,达到最终杀死蚁后及其他个体的目的;防止有机氯类药剂灭蚁灵( 白蚁饵剂) 被用于红火蚁防治。
3.使用方法。可以对单个蚁巢进行处理或在发生区普遍撒施毒饵,也可以根据红火蚁的发生情况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4.单个蚁巢处理。对活蚁巢密度较小、分布较分散且诱饵法中工蚁数量较少的发生区进行单个蚁巢处理。在投入饵剂时不要扰动蚁巢,在距蚁巢10cm-50cm处点状或环状撒放毒饵。根据活蚁巢体积大小和毒饵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毒饵用量,一般直径在20-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中间值,小于20或大于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5.普遍撒施毒饵。对蚁巢密度较大、分布普遍或采用诱饵法普遍诱到工蚁、但很难发现活蚁巢的发生区,采取普遍撒施毒饵法进行防治。处理较小面积区域时可直接用手(穿戴塑胶或橡皮手套)撒播,处理较大面积区域时可用手摇式撒播器撒施。撒施毒饵剂时要覆盖所有发生区的所有地点。毒饵剂的用量根据活蚁巢密度、诱饵法监测的工蚁密度和毒饵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一般每100m2使用推荐用量的2倍左右。
6.综合处理。在蚁巢密度大、分布普遍的红火蚁严重发生区域可采用单个蚁巢处理与普遍撒施毒饵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
7.补施毒饵。在使用毒饵剂防治红火蚁后,经防治效果评定,对分布有活蚁巢、诱集到工蚁的地点进行补施处理。一般采用围绕这些地点小范围点施的方法。处理活蚁巢时毒饵剂的用量同单个蚁巢处理,处理诱集到工蚁的地点按推荐用量的下限值使用。
8.防治效果评定。根据有关监测、药剂防治评价标准进行防治效果评定。防治前进行一次调查,记录活蚁巢密度、工蚁数量,防治实施后2~6周内对发生区进行全面调查1次。
9.注意事项。使用毒饵剂时地表适宜温度为21-35℃,一般在傍晚使用,地面应比较干燥,雨后6小时内不使用毒饵。
(二)粉剂灭巢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蚁巢明显的发生区域。
2.使用方法。采用触杀性颗粒剂防治红火蚁时先将药剂直接均匀地撒布于蚁丘表面及附近区域,然后立即洒水;使用粉剂后不需洒水。使用量根据商品使用说明确定。
使用慢性接触传递性粉剂防治红火蚁时,将药剂撒施于活蚁巢上,再干扰破坏蚁巢使工蚁涌出、接触药剂。使用量根据蚁巢大小和商品使用说明确定,一般直径在20-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中间值,小于20或大于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3.防治效果评定。防治前对发生区进行一次全面调查,防治10天后再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分别记录活蚁巢密度、工蚁数量,并进行效果评估。
4.注意事项。施用粉剂不宜在有较大风力的天气下进行,施药要快速。
(三)二阶段处理法
二阶段处理法是指先在红火蚁发生区域撒布毒饵剂,10-14天后再以触杀性杀虫剂或其他方法采用单个蚁巢处理法处理单个蚁巢。大面积撒施毒饵剂防治效率较高,而采用药液灌巢法、颗粒剂/粉剂灭巢法等单个蚁巢处理法速效性较强,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发挥各自长处,会得到很好的防效。
二、疫情发生区域内检疫技术措施
(一)植被修剪管理废弃物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发生区的植被修剪管理产生的废弃物极、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包括泥土)、运输工具等都要采取化学熏蒸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红火蚁疫情随上述物体向外扩散蔓延。
(二)加强发生区管理,防止人为远距离传播
对进入发生区的管理人员,离开时应认真清理,工具、物品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红火蚁通过工具、物品等人为传播;对误入发生区的群众,防控工作人员应对其认真清理,包括户外用具、衣物等媒介无害化处理,防止人为传播。
(三)严格植物调运管理
在发生区红火蚁疫情解除之前,疫区内所有树木、花卉、草皮等一律不得外运。
三、档案保存
详细记录并保存包括施用毒饵剂品种、数量、次数、施药时间、防治面积、防效调查方法及调查次数、各次调查的蚁巢密度、工蚁密度、防治效果等。
四、推荐使用药剂的说明
本方案推荐的杀虫剂是经我国农药管理部门登记允许在环境中使用的,国内有6种登记的药剂,其中,5种诱饵(茚虫威、氟虫腈、氟虫胺、多杀菌素、氟蚁腙),1种粉剂(高效氯氰菊酯)。红火蚁化学防治过程中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推荐使用低毒、生物源农药。
五、防治注意事项
(一)施药操作人员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被红火蚁蜇伤或农药中毒;
(二)在施药区应插上明显的警示牌避免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
(三)在公共场所、住宅区等人群活动较频繁的发生区域要注意选择使用安全低毒的药剂,施药时要避开人流高峰,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在水源保护区、水产养殖区、养蜂区、养蚕区等使用农药防治红火蚁要注意选择药剂种类,防止对有益生物的杀伤和环境污染。
(五)施药前要对红火蚁的发生基数(蚁巢和工蚁数量)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和防治效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次药剂防治。
83号附件2:红火蚁的鉴别特征画册.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