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成果展示

文化“软实力” 振兴“硬支撑”——万盛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纪实

日期:2025-07-1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07-16

南桐镇王家坝村,村庄、乡村公路、农房与大山绘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资料图)

2024年度“万盛好人”发布暨“好人进校园”活动现场。(资料图)

学生在王家坝村青少年乡村研学基地学习了解陶瓷制作工艺。(资料图)

市民驻足欣赏“孝子河浪”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资料图)

重庆市首届和美乡村才艺大赛比赛现场。(资料图)

万盛老街,市民穿行街巷,看非遗展演。(资料图)

2024年11月15日,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你好!重庆”文旅推介活动中,金桥吹打马风派第七代传承人张秋霞携《红高粱》独奏压轴登场。激昂而婉转的唢呐声如同山间溪流奔涌,回荡在会场,令观众屏息凝神。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掌声如潮,经久不息。

这门来自万盛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桥吹打,凭借其热烈的节奏和澎湃的情感,将万盛的文化精髓带到了异国他乡,也让越南观众感受到了重庆山川的独特风韵,成为重庆与越南文化交流的生动纽带。

除了《红高粱》独奏,在本次文旅推介活动中,张秋霞还在河内街头和胡志明商场快闪演奏了《金桥欢乐歌》。嘹亮的唢呐声划破空气,铿锵的节奏随之而起,吸引了成群的行人驻足观赏。演出结束后,不少越南民众纷纷上前与张秋霞合影留念,就这样,万盛的“家乡味儿”在异国街头炸开了花。

文化如甘露如清泉,滋养一方水土,润泽一方百姓,浇灌人们心灵的绿洲。近年来,我区持续抓牢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和精神力量。

“送文化”到“种文化”

2024年8月10日晚,黑山谷游客中心流光溢彩、人山人海,“大地欢歌 乡约四季”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之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万盛经开区黑山镇北门村乡村村晚盛大举行。

晚会节目特色鲜明、精彩纷呈,既有体现万盛特色文化的节目,又有看点十足的市外节目,点燃了夏夜热情,陶醉了观众游客。

正式演出开始,来自万盛的市级广场舞优秀作品《新时代下俏乡村》携歌伴舞《和谐大家园》等节目,通过优美的舞蹈描绘出新农村建设的蓬勃生机;来自贵州桐梓的民俗舞蹈《黔北矮人舞》和万盛本地的相声《欢歌笑语》相得益彰,用风趣诙谐的表演形式和出其不意的笑料包袱赢得阵阵喝彩。万盛已连续两年作为全国夏季“村晚”示范点面向全国进行展示。

近年来,我区深挖地方特色文化,落实文化惠民政策,组织各创作单位和艺术工作者积极开展文艺创作,大力打造本土文艺精品,打造了“图书下乡·文化赶场”送文化进基层、“孝子河浪”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万盛大舞台”送文艺演出进基层、万盛苗族踩山会、万盛文化大讲坛、“读山水·看万盛”诗文诵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文化活动。组织全区文艺骨干深度挖掘红苗文化、金桥吹打文化、夜郎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创作推出歌曲《幸福苗山》、器乐表演《龙门阵·幸福生活》、舞蹈《红苗舂米舞》、油画《矿工》等作品,积极宣传推介当地文化。

同时,持续深入农村一线,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学习新思想”等宣讲活动500余场次,覆盖受众5万余人次。打造好、发挥好万盛故事荟、盛城青锋等宣讲品牌,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入寻常百姓家。建好用好王家坝、绿水村研学基地,开设思政研学课堂。

去年,我区举办了万盛石林第二十五届苗族踩山会、第十二届重庆万盛五和梨花文化旅游赏花季、第四届黑山林口桃花集等活动,赋能乡村文化资源,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放映惠民电影400余场,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30余场次,丰富农村群众精神生活。统筹开展全区2025年“三节”系列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覆盖群众达20万余人次。

“富口袋”到“富脑袋”

今年3月26日,万盛经开区2024年度“万盛好人”发布暨“好人进校园”活动在中盛小学举行。

本次活动现场发布了2024年度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六类“万盛好人”名单,共30人。“万盛好人”代表傅胜利、程真义、任伟、韦宁、罗晓利、傅德华在现场以“思政课”的形式分享亲身经历和感悟,带领师生及观众开启了一场滋润心田的精神之旅。

近年来,我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孝义文化,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深化道德评议,突出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孝义善举,移风易俗、节俭养德、抵制陋习、远离赌博,形成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的良好效应。

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扎实开展好“小案小事”不文明行为治理,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解决人民群众关切、反映强烈的十件身边“小案小事”,引导村民养成文明习惯。依托全区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80余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持续推进“春风满巴渝   盛城焕新颜”社会风气提升行动,成功召开“春风满巴渝   盛城焕新颜”社会风气提升行动推进会。

围绕“文明节俭”“奋斗有我”“诚实守信”“健康娱乐”“渝见有礼”等主题开展文明实践活动6000余场次,利用全区LED屏、电子阅报屏、游走字幕等宣传载体播放相关宣传信息10万余条次。开展拒绝“无事酒”、倡导文明新风尚等活动500余场次。创建“文明万万”视频号,发布文明祭祀、拒绝无事酒等移风易俗相关信息70余条次,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

新民风建设美了乡风、淳了民风。2024年,我区2人荣获“重庆好人”,7人荣获“重庆市新时代好少年”……一个个身边榜样如同一颗颗钻石,闪烁着向上向善的光芒,影响带动着万盛人民自立自强、勤劳致富、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和谐。

从文化“出圈”到产业“破圈”

曾几何时,作为渝南黔北重要工矿城市,万盛的煤炭产量占了重庆市的二分之一,担当西南地区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城市经济陷入困境,万盛站在了转型发展的关键点。

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百姓脱贫致富,要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一个地区要走向富裕,更离不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一煤独大”到“多元支撑”、地下到地上、黑色到绿色,万盛不仅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文化产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曾经偏远的“煤炭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文化村”。

“以文化为导向,我们在各镇街深挖乡土文化。”党工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习俗、礼仪、建筑如此种种,皆是散落在角角落落、携带乡愁基因的重要载体。全区对不可移动文物逐步进行分析和梳理,建立起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目录,组织多名区博物馆、区文化馆、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会文化学者、非遗专家及作家、民俗专家,对10个辖区镇街开展挖掘工作。

经过深入研究,万盛提炼出工矿文化、孝善文化、运动康养文化、子如文化、“三线”建设文化、抗战文化等各镇村特色文化内涵,评选公布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3个、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21名,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及发扬。召开“四普”工作推进会议暨文物工作会议,持续做好文物保护利用、文物保护法宣传及文物安全保障系列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感和归属感。

同时,积极推动国家旅游景区创建评定工作,王家坝村荣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万盛场老街记忆馆成功开馆,不断丰富国家4A级景区万盛老街文化内涵。“盛”礼游购“娱”悦之旅旅游线路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年礼好物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栖林·楠苑民宿被评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源乡晓著、谷子里、古道驿站、湖畔民宿获评全国丙级旅游民宿。“旅游名城·活力万盛”案例入选“2025旅游名城创新发展案例”。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是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下一步,万盛将充分发挥生态、文化等优势,聚力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出新”、城市与乡村竞相“出圈”、业态与品质全面“出彩”,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