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农村局:“课堂”搬到田边 “处方”送到手上,万盛春耕服务队下乡护“粮田”









近日,走进丛林镇海孔村,农艺师谷苗蹲在刚播下玉米种子的地里,裤腿沾着泥,手里翻着土:“这几天温差大,要盯住墒情,肥料别撒太猛。”
身边的种粮大户陈建波侧身仔细听,不时点头回应。不远处的水田里,一台旋耕机轰隆作响,铁犁翻卷泥浪,一块块稻田被细细翻耕开来,为即将育秧插秧做准备。
“玉米这边刚种下,水稻那头正在整田,春耕节奏很紧。”陈建波说。今年他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共1300亩,是本地的“种粮大户”。“人手紧张,技术更是‘卡脖子’,谷老师每次来就像打了一针‘强心剂’,问题一样一样说清楚,我这心头也就不慌了。”
春耕抢时不等人,农技服务先一步。为保障全区14.18万亩大春粮食作物如期播种,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农艺师、科技特派员、粮食生产服务志愿者等组建春耕服务队,分片包干、定点到人、巡田下地,把“课堂”搬到田边,把“技术书”讲到农民心坎上。
隔天,谷苗又来到青年镇燕石村,现场给村民演示玉米营养坨的制作要领。“三分泥巴七分肥,捏成鹅蛋大小,不能太干。”一旁的村民杨顺友看得认真,说道:“怪不得以前烧根,原来做法不对,今天算是学明白了。”
“我们技术员不是光靠嘴讲,得跑田里、俯下身,实打实解决问题。”谷苗告诉记者,自春耕开始以来,他每天要跑四五块地,看苗情、查湿度、帮农户定方案。“村民边干边听,我们就得讲得更细,动作更到位。”
为了让农户更好种田、科学管田,今年区农业农村局把服务重点瞄准了新增水稻规模种植户——面积大、起步快、经验却不够,推出“一户一策”的“农技服务计划”,从品种选择到田间管理、从配肥比例到病虫防治,每一项都量身定制、标注清楚,“就像给地块开了张‘处方’。”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技术写进“服务册子”。春耕以来,全区已组织技术培训200余人次,线上教学、线下示范同步推进,力争让春耕“开好头”、种田“有方法”。
“春耕是全年粮食生产的‘起跑线’,只有开好头,后面才能跟得上。”该负责人说,下一步,我区春耕服务队还会继续驻点下田,一地一策、因苗施法,把技术讲透,把问题解决,让农民种粮能有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