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部门工作信息

区文化旅游局:山野寻踪 探秘历史遗迹 万盛文物“四普”全速推进

日期:2024-10-3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4-10-31

当前,我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入了如火如荼的田野调查阶段。近段时间,普查队员们跋山涉水,穿越密林,寻找散落在山间的历史遗迹。面对崎岖地形,他们借助无人机、RTK测量仪等“黑科技”,在山水之间精准记录每一处文物的坐标和信息,确保每一寸文化遗产都得到完整保存。

创新作业策略保障工作进度

早上8点,伴着晨曦,一辆黑色小车向南桐镇文物普查点驶去,带队的宋六梅和队员们都已习惯了这样的早班作业。

当天,普查队首先抵达了平山机械厂车间旧址。1965年,国营平山机械厂从内蒙古包头市迁建万盛区南桐镇峡口村仙女洞,军工代号“257厂”。这座曾经生产榴弹炮、高射炮等武器的工厂,早已搬迁,仙女洞保存较好,如今里面种植有蘑菇。作为三线建设遗址,平山机械厂车间旧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登录为我区文物。到达文物点后,调查组人员迅速分工协作,最大限度保障队员的安全和工作进度。

克服心理挑战战胜蛇虫困扰

平山机械厂旧址的普查完成后,队员们赶往南桐镇温塘村代家沟社的钱塘子遗址。这里植被茂盛,遗址的原貌几乎被草木完全覆盖。像这种文物被草木覆盖难以寻找的情况,在普查过程中,实属常态。

因此,普查队在普查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当地探访长者,寻找相关线索和资料,摸清附近可能存在的文物点和路线,然后开辟路径。很多情况下,普查队员手持柴刀清除杂草、灌木,花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一个文物点的清理及数据采集工作。

最让队员们忌惮的并不是除草,而是草丛中常见的蛇虫。刚开始田野调查时没经验,一不小心,队员脸上、手上,脚踝处都被蚊虫叮咬,又痒又痛。为了应对这种威胁,队员们从头到脚包裹严实,全副武装地前进。

我区崖墓众多,有些崖墓根本没有路,队员们常常是手脚并用,甚至连爬带滚,摔跤是常事。面对一般的古墓葬,队员们克服最初的恐惧心理,为做好调查工作,仔细查看墓碑,开展测量。经过多次野外作业,他们逐渐适应了这些挑战。

“从一开始的紧张,到现在的坦然,这大概就是与大自然的默契吧。”宋六梅笑着说。

我区登录三普文物139处,截至目前,已完成114处三普文物的田野调查工作,同时还调查了8处新发现的文物线索。

借助“黑科技” 提高工作效率

“相比于‘三普’,‘四普’的技术要求更高,数据采集也更加精确。”宋六梅介绍,普查队员借助无人机、RTK测量仪等设备,对文物点进行拍摄、测量、记录和绘图工作,确保每一处文物的坐标和构成信息都得以精准保存。

在一些地势险要的区域,队员们无法靠近文物点,无人机在高空盘旋,俯瞰全景,记录下高清影像。而在地面,队员们使用RTK测量仪,对文物的具体边界进行厘米级的精准定位。

为什么要进行如此细致的调查?宋六梅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知的提升,我区一些建筑、石刻、古道、水利设施等载体可能会被赋予新的历史意义,挖掘更深的历史价值。通过‘四普’,我们能够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文物,给予它们应有的保护,传承好万盛的历史文脉。”

据了解,我区的“四普”工作实施标准化管理,规范使用国家统一开发的普查系统,采取整体控制和地方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准确查清全区每一处不可移动文物基础信息。“四普”后,我区将建立以国土空间规划数据为支撑的全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数据库,并与万盛经开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共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