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局:沉浸文旅 潮玩文创 万盛且以诗意共远方









万盛老街,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盛开的鲜花相映衬。
万盛博物馆外观。
溱州楼夜色。
游客与巨型黑叶猴气球合影。
东林街道新工区矿山文化创意街,市民在入口主题雕塑前散步休闲、拍照打卡。(王泸州摄)
万盛博物馆,家长带着孩子体验木版年画印制。
旅行途中,寄一张印着不同风物的明信片给亲友;打卡景点,顺手选一件有当地特色的小礼物留作纪念;掏出手机,景区景点海量咨询一目了然……
如今,旅游已经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文创也从过去的稀罕物,变成打卡旅游景点的一个必选项,比如,充满万盛历史文化元素的“相悦·溱州”系列文创产品、以万盛原创舞蹈《红苗舂米舞》演员形象为原型创作“阿彩”、文创IP“万万”“溱溱”玩偶以及苗族传统工艺蜡染等,深受游客喜爱。
当前,万盛顺应新文旅产业发展趋势,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深化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越来越丰富的万盛文创产品面世,在多个场景中生动展现万盛文化的魅力。
创意文创 让本土文化活起来
不久前,第八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上,以“全域旅游·活力万盛”为主题的万盛文旅特装展厅荣获第八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最佳人气奖”。
展厅整体以绿色为主调,采用“视频+图文+互动+直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展览。苗族姑娘“阿彩”“灵飞经”折扇等十余件文创产品及“黑山红”茶叶、定青茶叶、火烧糯米酒等数十种旅游商品悉数亮相;万盛文创IP“万万”“溱溱”玩偶邀请市民与苗家姑娘一起体验竹竿舞表演,展厅人流络绎不绝。
在文创产品展位前,一个小女孩被可爱的苗族姑娘“阿彩”吸引。“妈妈,这个玩偶好漂亮啊,你看她像在跳舞。”看着孩子喜欢,女孩母亲毫不犹豫地买下玩偶给女儿。“这样的文创产品很独特,既充满民族元素又时尚可爱。”女孩的母亲说。
“阿彩”是万盛展厅最受欢迎的文创产品之一。该文创产品以万盛原创舞蹈《红苗舂米舞》演员形象为原型创作而成,通过将苗族刺绣、蜡染等苗族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审美样式相结合,展示了苗族服饰之美、文化之韵,呈现了苗族儿女团结奋斗、积极向上的鲜活图景。
“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是推广本土文创产品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也想借着这个机会,把万盛特色文创产品推广出去,收到的效果很好。”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博览会,万盛展厅展出的十余件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客流,对推广万盛文化旅游有促进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步发展成为旅游行业的新兴经济门类,由此衍生出的文创产品也呈井喷之势,更具有地方特色。” 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万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新传承“自信包容、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积极弘扬工矿文化、孝善文化、运动康养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在文创产品开发上求创新,除了“阿彩”,还推出了黑叶猴“万万”、手绘地图卷轴等10余类文创产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丰富体验 让文化旅游融起来
每年7-8月是万盛的旅游旺季,游客除了“上山”避暑,也常常“下山”游览,老街、万盛博物馆、国能天街等景区景点是游客热衷的“打卡地”,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也成为游客的关注点。其中,以博物馆馆藏宋代青铜器、溱州楼等为原型的文创产品在今年的旅游旺季着实火了一把,不少游客慕名前去参观购买。
“古代,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以此祝福孩子前途一片光明。我也想给即将上大学的女儿买一盏……”在万盛博物馆,游客朱芳蕙非常喜欢以《灵飞经》、千年溱州为原型而设计的文创台灯。
“这个系列的设计思路,主要来自中国传统灯笼等元素。”区博物馆文博馆员、市级人文社科普及专家余显杰介绍,文创台灯有扇形、圆柱形、方形、透明水晶、书本等样式,整体简单大方;台灯的外罩是做旧的泛黄杜邦阻燃纸,恰到好处的植入万盛历史文化元素,尽显复古美观。它不仅是一种照明工具,因“灯”与“丁”谐音相同,寓意人丁兴旺、家庭和和美美的吉祥之意。
据了解,区博物馆深入挖掘馆藏文物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唐代溱州刺史钟绍京手书“天下第一小楷”《灵飞经》、馆藏宋代青铜器等元素,设计开发出了台灯、雨伞、书签、剪纸、版画、蜡染等系列文创产品50余项,颇受市民游客青睐。
记者在博物馆看到,除了文创台灯,以《灵飞经》、馆藏青铜器为原型创作的钥匙扣、摆件、书签、丝巾、抱枕等饰品不仅外观造型唯美,而且文物符号的植入也赋予饰品文化属性,与佩戴者建立一种微妙的和谐与共生,展示出个体的审美情趣。剪纸、版画、蜡染、布艺等非遗技艺工艺品同样充满馆藏文物、千年溱州元素,具有历史性、艺术性、趣味性的同时,也具有实用价值。
余显杰告诉记者,一个好的文创产品真正想在市场上做出影响力,最关键还是要看顾客买不买单。“我们把本土历史文化元素融合在大家常用的物品中,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播了溱州故事。”余显杰说,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发文创产品的目的,在于使景区文化得以延伸,使之成为游客游览之后的文化体验载体。
区博物馆在开发文创产品的过程中,坚持创意必须是以自身文化内涵为“主料”,把文创作为媒介,把文化转化成产品,既推动万盛优秀历史文化“走出去”,也丰富了游客体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为开放创作出更有新意的文创产品,区博物馆成立文创工作室,邀请本土艺术家、手工博主加入,壮大设计团队;开展馆校合作,与新华小学、南桐小学联合开发版画、剪纸文创产品;定期开展文创沙龙,对设计创作进行构思交流,构建沟通协调机制;开展市场化探索,让文创开发可持续发展,走深走远。
有机共生 让文旅品牌亮起来
让旅游产业与文化深度融合,有机共生,是万盛文创产业发展的方向。
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创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就意味着新思想、新基础、新平台,并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要因地制宜,能让本地人接受的产品,才有可能被游客接受。
比如,万盛茶叶一直品质优越,颇受市场欢迎。其中,重庆翠信茶业有限公司研发的新红茶“黑山红”推出市场后,不仅远销全国各地,也成为万盛旅游的热门伴手礼。今年3月,黑山红·水云长荣获“重庆好礼”大赛金奖并纳入外事礼品之后,产品销量一路上涨。此外,手工花、剪纸、面塑、黑叶猴公仔、溱州鼎、金丝楠木根雕、手串等特色文创产品同样深受游客喜欢。
“酒香也怕巷子深。”文创产品在旅游市场上大放异彩离不开文化旅游品牌的塑造。
近年来,我区致力于塑造文旅品牌,万盛老街、万盛博物馆获评国家4A级和3A级旅游景区。万盛荣获“文旅惠农”全国首批专项典型案例。“金桥吹打”“苗族踩山会”入选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影响力典型案例。原创少儿舞蹈《博物馆奇妙之旅》入选“我最喜爱的‘村晚’节目百大优秀节目榜单”。红苗文化原创舞蹈作品《红苗舂米舞》入选全国广场舞作品创编征集活动优秀名单,《务图窝妥》在第十二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重庆展区暨第八届“小白鸽”重庆市少儿舞蹈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黑山旅游度假区成为全市唯一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点。
与此同时,创新宣传营销。有效构建“部门+企业+友邻区县+网络达人”自媒体矩阵,成功打造“万幺妹”“倩倩来了”等宣传IP。推出苗族姑娘“阿彩”、黑叶猴“万万”“溱溱”等文化IP。联动都江堰市、贵州桐梓、开州等地发布旅游线路和优惠政策。组织参加重庆都市文化旅游节等推介活动10余场,并在展会上推广文创产品。
“目前万盛的文创产品总体上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仅要强化文创产品开发意识,更要从根本上提高文创产品开发能力。”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投入更多精力,找准文创产品的方向,提高文创产品在文旅产业中的地位。同时将孵化催生具有强大设计能力的专业大公司,更好挖掘内在的文化价值,提供多样的文化载体,给万盛文创市场添加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