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局:教育“接地气” 育人“有底气”
日期:2025-11-12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语音播报
日期:2025-11-12
新华小学的“华薪育园”里,学生忙着采挖莲藕;万盛小学的“学科融合劳动周成果展示活动”中,孩子们聚在一起制作美食;溱州中学的草市节上,学子们化身“小摊主”吆喝售卖——万盛经开区校园里的这些热闹场景,正是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十五五”规划建议的生动实践,也为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提供了鲜活样本。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这既戳中了青少年劳动意识淡化的痛点,也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会劳动、爱劳动”人才的需求。万盛早早行动,探索出的“393”贯通式“大实践”劳动教育模式,把学前3年、义务教育9年、高中3年的劳动教育串成线,正好呼应了“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要求。
劳动教育基地是万盛的“宝藏”:南桐小学的孩子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剪纸,青年小学的学生用刻刀创作版画,中盛小学的学生在“砺心田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内制作粪泥团,进行玉米肥球育苗。“劳动教育+”的方式,既让劳动教育不走过场,又能灵活融入日常,真正让劳动和素养培养融在一起。
最打动人的是万盛劳动教育的“实”。福耀实验学校联合农业农村局建了“福娃五谷园”,锄头、镰刀等传统农具并排摆放,孩子们挥汗耕种时,自然懂了“劳动创造价值”;溱州中学的刺绣课不只是学手艺,还让学生把作品拿到超市卖,劳动从“练技能”变成了“懂价值”。
劳动的汗水能养出好苗子,实践的磨砺能教出实干人。万盛的劳动教育实践证明,跟着国家方向走,结合本地情况创新,劳动教育就能成为“五育并举”的硬支撑。期待这份“万盛经验”持续发酵,让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更多实干兴邦的接班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