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后高考”时期怎么过? 心理老师来支招









紧张的2023年全国高考落下帷幕,考生“如释重负”。从高度紧张切换到放松模式,会让一些考生感觉心理和身体有些不适应。高考后常见心理状况有哪些?出现“考后综合征”该如何调整?6月14日,记者采访了49中学心理健康教师秦爽,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支招。
放松身心要适度
“聚会狂欢、打游戏、补觉,成了大多数考生放松身心的几大必选项目。”秦爽表示,考生考后要做到“放松不放纵”,疯狂打游戏、熬夜等会伤害身体,可以选择平和、舒缓的方式来调整近期的状态。
秦爽说,高考结束后,部分考生存在茫然、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因为考前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但考后还没有规划,就出现了失落、空虚的心理状态。还有一些考生因为对自己的成绩没有把握,或是自我感觉成绩不理想,从而陷入抑郁的情绪之中。
高考不是人生唯一的转折点
“高考的确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并不是唯一的转折点。”秦爽说,考生们一定要认识到高考是一种人生经历,成绩不能决定一切,要通过转变想法,减轻焦虑、忧虑、自责等心理负担。秦爽表示,“考后综合征”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不必过于关注,考生们可以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也可以适当运动,规律作息,尽可能不要打乱生物钟。
秦爽建议,在等待分数、填报志愿、等待录取的过程中,考生可通过交流了解更多的信息,在专业选择上根据自己的爱好,多与父母沟通交流,不要意气用事,避免与父母发生冲突。
家长要当好孩子的后盾
“对于成绩不理想的考生,一定要学会面对现实,不要责怪自己。”秦爽提醒,“后高考”时期,家长要发挥积极作用,当好孩子的坚强后盾。
无论孩子考得怎么样,家长都不应过分埋怨和责备,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做好志愿选择和未来规划,给孩子前进的信心和勇气。个别考生如果无法自行调整心理状态,建议及时咨询心理医师,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