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智能化数字化赋能交通运输 石桥非现场治超检测点建成投用
日期:2023-10-13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语音播报






日期:2023-10-13

近日,记者从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获悉,位于G353线2112KM+100M左侧的石桥非现场治超检测点建成投用,进一步延伸执法范围、扩大治理覆盖面,实现了我区公路治理超载从传统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式转变。
该监测点通过非现场执法运行系统可以实现24小时自动检测、自动识别和抓拍、动态自动称重、视频监控、统计分析来往货运车辆情况,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采集货运车辆违法超限运输信息后,指挥中心及时通报、及时处置,让治超执法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据了解,石桥非现场治超系统是我区第二套非现场治超系统。去年5月,我区第一套非现场治超设备在万盛和南川交界处安装建成,截至今年8月,通行该点的超限车辆共计125台次,月均不足10台次,期间该路段未发生因超限运输引发的伤亡事故,非现场治超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此外,石桥非现场治超检测点投用后,原有的石桥固定超限检测站将同步停用。
“我区将逐步推广非现场执法系统,通过科技治超完善治超管控网络,预计年内建成投用光明非现场治超点(关坝——光明路段),年内启动建设温塘非现场治超点(平山——温塘特大桥路段)。”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队长程斌介绍,届时全区重要交通干线将形成“多点布局”的非现场“治超网络”,“数字化、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按照“数字重庆”建设的有关要求,大力推进非现场治超工作,努力实现“全过程记录、全业务上线、全路网监控、全链条管理、全方位服务”的工作目标,为努力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上枢纽型交通节点,营造安全稳定的交通运输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