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局:“污水沟”变“清水渠”今年我区将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创建和验收工作









近日,关坝镇双坝村防洪沟黑臭水体治理现场,挖掘机紧张施工,对沟底进行清淤、修复工作。
不仅是该条防洪沟,在今年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过程中,我区许多“水凼凼”“河沟沟”“臭水塘”将旧貌换新颜。
“农村黑臭水体是指各区县行政村(社区)范围内,颜色明显异常或散发浓烈(难闻)气味的水体。”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科负责人冉敏介绍,前不久,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工作方案》,提出全域全面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推动解决农村突出水环境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区制定并印发《万盛经开区创建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工作方案》,从工作现状、总体要求、创建标准、清零创建、评估验收、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明确,为高效、有序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冉敏告诉记者,通过前期拉网式摸底排查,全区共排查出农村黑臭水体22条,水域面积约6万平方米,包括河流4条、沟渠15条、坑塘3个,其中2000平方米以上的市级监管黑臭水体4个。
黑臭水体症结复杂、治理周期长,怎么办?我区第一时间建立“专班+专人”工作机制,聘请第三方编制单位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对已排查出的22条农村黑臭水体逐一开展调研,通过现场勘查、无人机拍摄、卫星定位、走访群众,对污染成因进行排查溯源,形成“一水一档一策”清单,逐一明确整治措施,为每条黑臭水体的治理“量体裁衣”,预计今年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创建和验收工作。
三分在治,七分在管。我区将黑臭水体后期管护纳入河长制工作,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产养殖、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等日常巡查,及时处置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违规违法行为。同时,聘请保洁人员对水体清漂,清扫岸坡垃圾,严防返黑返臭。
下一步,区生态环境局将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加强部门协调,强化帮扶指导,做好源头防控,依托“九大行动”分项目,对全区农村黑臭水体采取“集中整治、动态清零、长效管控”,保质、按时、高效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创建工作,如期实现全区“全面清零、全域创建、长制久清”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