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焦点图片

餐饮市场越发细分 网络点餐逐渐兴起 就餐环境更具个性

日期:2020-11-13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0-11-13

一家火锅店内,市民一边就餐一边欣赏表演。

一家奶茶店内,市民正在使用手机付款。

一家“小清新”的串串店,吸引众多食客就餐。

一家快餐店内,工作人员根据外卖订单打包食物。

近年来,随着我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民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我区餐饮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主题餐厅、外卖外送、在线餐饮……餐厅个性化、消费大众化、就餐品质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等特点,推动我区餐饮业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时代,为消费者带来了不同的餐饮体验。

就餐选择多样化

来到国能天街美食街,各式各样的餐厅令人眼花缭乱。既有古色古香的火锅店、装修精致的串串店,又有香气扑鼻的烧烤店、生态养生的汤锅店……

市民万天琴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国能天街“觅食”,逛了一圈下来,发现由于选择太多,孩子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一个想吃烤肉,一个想吃牛排。最终,万天琴将目标“锁定”在了一家自助烤肉店。“这儿不仅有烤肉,还有海鲜、牛排、水果、小吃,饮料也是自选自取,这下能满足两个孩子的要求了。”万天琴笑着说。

时下,人们在餐饮消费时,不难发现,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餐厅越来越多,市民就餐的选择越来越丰富。就在“家门口”,市民不仅能吃到地道的重庆火锅、家常菜等本地菜系,还能轻松品尝到韩国菜、云南菜、东北菜等菜系,随时随地“尝鲜”。

同时,除了普通的餐馆,讲究用餐环境和就餐体验的主题餐厅也越来越多。与普通餐厅相比,这类餐厅装修环境更具主题性,有复古风、怀旧风、梦幻风、市井风等,室内独一无二的装修风格成为吸引顾客的一大亮点。

主题餐厅不仅就餐环境各具特色,菜品也是各有千秋。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由于市民对于就餐的需求已从追求“吃饱”发展到了追求“吃好”“吃开心”,餐厅菜品也从过去的讲究分量、实惠,逐渐转向讲究品质、口感、服务和精致。此外,还有不少餐厅推出了差异化、定制化服务,满足市民的个性化需求。

餐饮消费大众化

“以前最常见的餐馆就是家常菜,现在特色餐厅很多,菜品都很精致,就餐环境还特别好,关键是消费也不高。”自诩“吃货”的市民何阳特别关注美食。他以火锅为例,以前吃火锅只有传统老火锅,现在大街小巷都开了很多特色火锅店,不仅有潮汕牛肉火锅,还有以虾为主的时尚火锅、韩式部队火锅等,人均消费都在60元左右。

在餐厅琳琅满目的今天,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消费情况,那就是“亲民”。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餐饮市场这几年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贴近百姓消费,无论是大型餐饮场所还是中小型餐厅,都在走亲民路线。

在“微万盛”平台的团购信息中,记者看到,为了迎合大众消费,不少看上去十分“高大上”的餐厅也纷纷放下“身段”,推出特价套餐和优惠活动,将菜品消费和大众接轨。一家既可用餐又能唱歌的音乐餐厅在大多数市民眼中,贴着贵的“标签”。最近,该餐厅不仅推出了8折优惠代金券,还推出了金额为288元的6人套餐,人均消费50元不到。

位于国能天街的“全喜市井老火锅”,装修独具特色,菜品“独辟蹊径”,深受“吃货”喜爱。该店老板孙先生告诉记者,虽然火锅店走的是精致路线,但定价却是大众消费,人均消费50元左右。“我们的菜品定价向普通消费者看齐,有很多价格在15元左右的大众菜,很受消费者欢迎。”他说。

资深餐饮人张宁从事餐饮行业十余年。在他看来,餐饮业发展其实是消费需求的反映,也体现出消费者对吃越来越讲究。在同质化竞争中,餐厅只有走亲民路线、品质路线和特色路线,才能脱颖而出。

发展趋势网络化

网络订餐、进店就餐、扫码支付……如今,市民外出就餐步骤大致都分为“三步走”。其中的原由,莫过于互联网已经“飞”到了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餐饮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特点在我区不断显现。由于网络订餐已成为市民餐饮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分得“一杯羹”,众多商家纷纷加入网络订餐平台,提供网络订餐、网络支付等功能。

与此同时,移动支付也已经成为市民餐后付款的常见方式。记者走访多家餐厅发现,每个餐厅都在吧台摆放了微信和支付宝的付款二维码,或是安装了互联网支付系统,只需用手机轻轻一扫码即可完成付款。

“现在手机对人们的影响太大了,手机支付也成为了潮流。”万东北路一家大排档的老板傅伟说,在他餐馆就餐的客人中,使用手机支付的客人达到了70%左右,使用现金支付的客人寥寥无几。

在“互联网+餐饮”的发展浪潮中,外卖行业也搭乘这股东风,蓬勃发展。以我区本土互联网企业——“微万盛”为例,自2016年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以来,为万盛用户提供了7×24小时的外卖、跑腿等便民服务。目前,“微万盛”平台入驻商户500余家、外卖年交易订单量100余万单、年服务人次到80万人次、合作物流配送团队100余人,是万盛本地最大的即时配送团队。面对喜人的发展成效,该公司总经理孟渝感慨:“互联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着大家的消费习惯。”

市民周丽工作的企业未开设职工食堂,点外卖便成了她午餐时的“不二选择”。“软件打开挑选自己喜欢的午餐,10多分钟就送来了,确实很便利,价格也很实惠。”周丽告诉记者,一月下来,她点外卖的单数超过了20多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市民都有点外卖的习惯,而年轻人为点外卖的主要群体。而区内80%以上的餐厅,都与外卖平台有合作。可以说,外卖服务已经紧紧“拴”住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心。(张玉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