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我区土地整理项目进展顺利









我区土地整理项目进展顺利
田间地头,不见村民劳作,只有轰隆作响的挖掘机在水田里忙着平整土地,周边绿油油的稻田已经规整成片,沟渠、水泵设施修建一新,深一脚浅一脚的田间泥泞小路也变身为石子路……在南桐镇金龙村田湾村民组,该镇土地整理项目正有序推进,工人砌砖抹灰忙碌不停,搅拌机和着水泥砂石不停旋转。
记者了解到,今年南桐镇将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710亩,预计新增耕地181亩。该项目自7月施工以来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预计10月底完工投用。届时将产生“占补平衡”新增耕地指标181亩。
金龙村过去的田地因零散不成形,被村民形象地称为“烧饼田”,弯曲不平的沟渠则被称为“油条沟”。由于田地条件受限,过去村民只能采取传统人力劳作,低效且歉收。为保护耕地、在盘活农地资源要素活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去年12月,这里被纳入我区农村土地整理项目。
南桐镇土地整理项目共投资287.82万元,土地整理面积为1710亩,涉及6个村民组上百户村民的撂荒地、边角地和零星未利用地。经过田块平整、田埂修筑,以及农业、水利、沟渠路等配套的修建完善,零散不成形的“烧饼田”被化零为整,根据田地实际情况,按照一个地块3亩或4亩两种规格统一划分,变成横平竖直的连片标准农田。“如此一来,农业机械化操作有了施展空间,农民也彻底从田地里解放了出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土整治中心主任王静对记者说。
整治后的田地将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旱涝保收区”,有望获得种植大户的青睐,从田地里解放出来的村民也可变身“包租公”和“包租婆”,不仅可将田地出租收租金,还可为承包方打工,继续在自家田地里“留守”,再赚一份工钱。
“我家一亩多的零星未用地经过田块归并、台面重构等方法平整后,变成了连块的土地。这样一来,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也提升了耕地质量。”金龙村村民傅之强对土地整理项目赞不绝口。
王静介绍,为盘活农村存量用地,今年我区已立项实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2个,计划实施土地整理3940亩,新增耕地317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