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部门工作信息

区发展改革局:三次全国优秀!昔日煤城何以优雅“转身”?

日期:2025-07-1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07-16

7月14日,万盛城区一角,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城景交融。 记者 王泸州 摄

因煤而立、依煤而兴,后因煤而困,煤矿曾是万盛特有标识,曾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
  2009年,万盛被纳入全国第二批资源型枯竭城市,也是重庆市唯一的资源经济转型试点城市。自此,万盛开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推动地区经济实现了从“地下到地上、黑色到绿色、单一到多元”的转变突破,并在2024年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中被确定为全国优秀档次,连续两年、累计三次获此殊荣。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08亿元、增长5.3%。
  推动产业转型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万盛位于渝黔交界处,群山丘陵下煤炭资源富集。因此,万盛曾“因煤而兴”。但长期“靠煤吃煤”的单一产业结构,也给万盛发展带来困境——煤炭市场波动、环境受损等问题逐渐显现。
  为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转型势在必行。
  如何因地制宜走好转型路?万盛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为地区的转型发展给出了答案。
  2001年,玻璃行业头部企业福耀集团在万盛布局首家企业——万盛福耀,这也是万盛第一家规模化的玻璃企业。
  走进福耀玻璃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能防晒的镀膜热反向玻璃、能在透明与不透明间切换的调光玻璃、能自动加热去雾除霜的夹丝玻璃……各种类型的玻璃应有尽有。
  20年间,福耀集团在万盛投资建成万盛浮法玻璃有限公司、万盛福耀新工厂,目前该集团在万盛拥有17条汽车玻璃生产线,年产优质浮法玻璃达35万吨,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汽车玻璃生产基地,为长安集团等多家整车企业提供配套产品。
  之后,越来越多的产业“新军”涌现,加入到我区转型发展替代产业队伍中。
  2013年,上海耀皮玻璃集团把公司在西部的深加工基地布局到万盛,建成了一条镀膜线、一条中空线、一条对流式平双室钢化炉线,生产、销售新型节能、环保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及制品,包括节能低辐射LOW-E特种玻璃、夹层中空安全环保节能复合特种玻璃、自洁环保特种节能玻璃、彩釉装饰玻璃等。
  2018年,年产130万平方米新型节能环保幕墙门窗的重庆高科幕墙公司在我区正式投产,对我区延长玻璃新型材料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加快建设西南地区玻璃新材料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足以看出,以玻璃为代表的新型材料产业迅速成长,正成为我区经济转型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有了龙头企业带动,电池领域的头部企业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压电晶体领先企业惠伦晶体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先进制造业企业也先后在万盛落地。
  当前,万盛正始终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突出位置,着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等接续产业,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抓手,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智能化技改升级,建成全市唯一的煤电化工基地,集聚了神华集团、国电集团、东方希望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新材料等“231”现代制造业集群,重塑招商机制,迭代产业图谱,举全区之力埋头招商,引进珠海冠宇、福耀玻璃、西卡德高、惠伦晶体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
  新兴产业上“新”,传统产业焕“新”,万盛转型发展积厚成势。数据显示,去年,园区产值集中度达89%,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双双突破110亿元,西南地区重要玻璃产业基地、国家级镁合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规上制造业企业亩均税收22万元、亩均增加值157万元、亩均产值421万元。累计获国家级“绿色工厂”2个,获市级“绿色工厂”3个,万盛工业园区纳入全市第二批市级近零碳园区试点。
  一组组数据,足以说明万盛已彻底告别了对煤炭的依赖,走上一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擦亮生态底色  绘就城乡绿色新画卷
  抬头见绿、低头有花、远眺是景,万盛之“绿”——“绿”在转型,“绿”在可持续。
  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处处碧波盈盈、逶迤的亲水栈道、茂密的芦苇丛林、三三两两的白鹭……绘就一幅水清岸净、鱼鹭翔集、人湖和谐的迷人画卷。
  在寻找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道路时,万盛将青山湖作为滩头阵地,通过对流域人畜直排进行治理、修建50公里环湖健身步道、广泛开展植绿护绿等措施,使昔日的秀湖更加靓丽。
  近年来,万盛提出了“经济转型,生态先行”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林长制、河长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和建设作为城市全面转型发展的切入点之一。
  一方面,因地制宜丰富治理模式,在沉陷影响较重地区开展生态修复,积极探索碳汇交易;在影响较轻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在沉陷稳定地区布局产业园区,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有效实现“边治理、边改造、边提升”。以治水、治气为牵引一体推进“九治”,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和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初步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
  另一方面,综合施策建设宜居家园,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实施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提升园林绿化品质;推进乡村和美,提升沿线风貌、美化农房小院,推动城乡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发展。
  截至目前,万盛累计建成绿色矿山10个,造林育林2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1%、居主城都市区第1,有效治理水土流失57.3平方公里,空气质量连续3年居主城都市区第1,成功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试点区、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3100万人次,文旅增加值23亿元,占GDP比重8.9%。
  经过一场接一场的硬仗、一年又一年的奋斗,“万盛蓝、万盛绿”成为城市崭新的名片。
  增进民生福祉   收获安居乐业新图景
  在加快转型发展的时代卷轴上,增进民生福祉是一条贯穿始终的重要脉络,也是万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推进各项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走进南桐镇王家坝村,晨雾缭绕,农田、农房、农人与青山绿野相映,美不胜收。谁也想不到,昔日的采煤沉陷区,如今满山绿意。
  这一变化得益于万盛统筹推进采煤沉陷区受损农房搬迁、棚户区改造,通过政府支持一点、企业负担一点、群众自筹等方式,推进工矿棚户区、采煤沉陷区受损农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累计新建、改造房屋面积260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约1800套,配套建设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让8万困难群众住上安全新房子、过上舒适好日子。
  同时,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理民生事项1600余件,大幅提升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积极探索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万盛实践,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大力推动体育赛事经济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国际羽毛球(挑战赛)等大型赛事90余场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连续7年居全市第1,形成城乡10分钟便民健身圈,成功纳入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试点区。
  不仅如此,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万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等三年行动,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2024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连续9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群众安全感居全市第3,平安建设工作被市委平安办评价为“优秀”。
  一项项“民生清单”的兑现,一条条“民生道路”变成通途,都推动着万盛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广大群众正成为万盛转型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