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财政资金直达基层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的报告

日期:2023-04-0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3-04-07

一、2022年财政工作和落实市人大预算备案审查意见情况

2022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挑战,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严格落实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第三十七次会议备案审查意见,一心一意促发展、一抓到底保运转、一以贯之防风险,全力以赴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围绕兜牢“三保一防”,强化资金统筹有效调度,财政运行平稳有序,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市人大财经委《关于印送万盛经开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备案审查意见的函》《关于印送万盛经开区2021年决算备案审查意见的通知》《关于印送万盛经开区2022年预算调整备案审查意见的通知》具体要求,现将2022年工作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把握“时”与“势”的辩证关系,全面激活“稳”与“进”的发展动能,经济转型“优结构”与“高质量”成效逐步显现。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超预期因素增多现实,立足稳住经济大盘与推动产业转型协调发展,围绕财政扩源增收、产业强链补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加快政策落地时间换来市场发展空间,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转型成效和经济发展实效。“三资”统筹盘活效益显现。统筹盘活政府性资源资产资金,优化时序、精准投放,夯实财税增收基础,做大做优财税“总盘子”。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完成矿业权公开出让3宗,出让建筑石料用灰岩资源5169万吨。盘活国有标准厂房资产,支持冠宇电池扩大再生产。持续实施区级预算零结转管理,化零为整增加资金有效供给,收回存量资金3.6亿元,统筹盘活项目资金0.4亿元。财税金纾困政策高效联动。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全年退减免缓各项税费6.72亿元,其中,新增增值税留抵退税5.37亿元。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精准“降费”3361万元。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下降明显,辖区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54%,同比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政策叠加效应持续释放,市场主体轻装前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投资消费驱动持续发力。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扎实推进全区工业集群、体育旅游、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等五大类80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68.2亿元、增长10%。投资超300亿元的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低碳产业园等5个投融资项目有序启动。有效扩大消费需求,支持开展春季房交会、“夜万盛·潮生活”等系列活动70余场,带动消费增长超5亿元,全区消费潜力回暖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6%。产业发展优化升级。围绕“1+3产业集群,统筹产业发展资金2亿元,引导传统产业加快实现智能、节能等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全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1+3产业集群产值超220亿元。全力支持招商、安商、育商,签约重点招商项目29个、引资219.8亿元,FDI实现五年来“零”的突破。推动市级高新区创建,持续实施1亿元创新资金池工程,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科技型企业增长34.3%。“双创”数字经济平台、“东数西算”先进边缘数据节点等项目签约落户,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2.8%

(二)注重“减”与“增”的统筹平衡,优化调整“压”与“保”的供给内容,民生保障“兜底性”与“普惠性”基础愈发厚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妥善解决短期财政减收与兜底民生增支矛盾,全面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腾退资金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从严压减刚性支出。坚持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业,大力精简活动、会展等经费,压减人均公用经费标准,推动公交市场化运行改革,实施城市清扫保洁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刚性支出较最高年度压减1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发展需求。全区民生支出19.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达61%。倾力应对突发事件。坚持人民至上,统筹资金1亿元,战疫情、抗干旱、灭火患、护稳定。统筹疫情防控,全力支持打赢“7·18”等多轮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常态化歼灭战。全区众志成城,全面实现森林防火“打早、打小、打了”目标。支持地质灾害、公路损毁等各类抢险救灾,助力基层治安维稳、法律援助。立体推进乡村振兴。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加大粮食、猪肉等应急物资储备,加快实施青年粮库改扩建工程,建成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个,持续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抓好产业、就业、消费等重点帮扶,培育壮大茶叶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乡村振兴跑出“新路子”。全域深化生态治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万盛蓝”成为新常态,空气优良天数达343天。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支持推进VOCs治理和氮氧化物等工业污染源治理,支持国考断面达标、污水处理、垃圾处置、水体治理,开展关闭煤矿涌水专项整治,运用PPP模式高效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改善民生福祉。聚焦“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步伐,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3.5%104中、小坡脚幼儿园等学校新建、改扩建、搬迁工程有序推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现新增城镇就业5546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新院区正式投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至610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至84人。城乡低保月标准分别提高81元、66元。7个行业18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纳入“一卡通”管理,累计兑现资金2078万元,惠及54329人次。

(三)着眼“立”与“破”的现实需求,稳步提升“质”与“效”的管理水平,财政改革“突破口”和“先行军”作用有效发挥。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围绕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改革目标,以法治思维优化财政管理,按照依法合规、全面综合、突出重点、厉行节约、讲求绩效原则,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推动财政管理提质增效。健全制度体系。坚持“废改立”相结合,建立重点项目资金、预算调剂2项管理办法,修订完善预算管理办法、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7项管理制度。规范政府采购预算调剂流程,建立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执行、调剂、调整、决算”全过程管理体系,补强管理薄弱环节。深化预算改革。深化“数字财政”建设,全面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系统上线运行。立足预算管理一体化操作规范,事业收入实现部门收支预算全口径管理,“先有预算、再有指标、后有支出”的基本控制机制逐步健全。拓宽预算公开评审机制运用,聚焦重点、深度评审,覆盖年初平衡、调整追加所有收支项目。出台财政资金统筹管理办法,打破资金使用条块分割,盘活各领域“沉睡”资金,增加资金有效供给。强化刚性约束。严格执行市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坚持“三保”优先原则,严控新增支出预算,杜绝年度中随意追加预算,严格执行调剂管理办法和三公经费管控要求,规范履行相关程序,全年非刚性增支同比下降49%。坚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对不该开支或不必开支的事项一律不得开支。筑牢监管基石。实施单位资金支付管理从严监管机制,实现期初余额、收入增减、项目管理、资金支付、财务对账闭环管理。进一步健全直达资金管理全过程动态监测机制,确保数据真实、账目清晰、流向明确,切实保障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完善预算管理功能模块,预算执行流程正向环环相扣、逆向追踪可溯,预算管理数据分析应用支撑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提质绩效管理。压实单位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实施2023年所有一级项目、500万元以上二级项目事前绩效评估部门党委(党组)研究审议、专家评估试点。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嵌入事前评估、目标申报、运行监控等绩效子模块,深化预算挂钩机制,结合使用绩效、审计检查反馈问题等,压减和腾退低效、无效支出0.3亿元,调整优化财政政策8项。

(四)立足“标”与“本”的治理目标,稳妥推进“防”与“建”的风控体系,风险防范“守底线”和“堵漏洞”能力明显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将风险防控与长远发展寓于一体,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问题、目标、结果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严肃财经纪律。以财经秩序专项整治为契机,建立纪检、巡察、审计等多部门联动监督检查机制,狠抓涉企违规收费、粮食安全、惠民惠农补贴等专项检查,对13个存续指挥部实施财务审计移交规范管理,防范财经领域风险,管好财政“钱袋子”。整理编印《财经法律法规文件汇编》,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修订和完善,严肃财经纪律刚性约束。防范债务风险。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存量,修订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应急预案,分类施策、精准拆弹,防止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发挥国企“3+3”整合压缩体制改革优势,在压减企业成本基础上,坚持产业和市场化思维,探索政企协同发展模式,立足产业导向、政策投向,做实产业培育,增强企业造血功能,提高统筹化债能力。管控金融风险。多渠道、多形式强化打击非法集资宣传,对涉嫌非法集资线索开展专题研判和处置,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压实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主体责任,全力抓好金融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股权投资类企业风险防范处置、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清理规范,确保辖区金融机构风险可控。接受各方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决议,将其作为分配资金、完善管理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问题整改落实。主动配合上级监管和审计监督,在细化预算编制、加快预算执行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大力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2023年预算在一级预算单位全覆盖的基础上,新增公开二级预算单位228个,除涉密单位外,所有一、二级单位全部公开。抓好建议提案办理,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提案2件、政协委员提案3件。打造过硬队伍。坚持以科学化、法制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目标,以财经形势、财经纪律、业务管理等为主题,组织开展覆盖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财政财务人员、村(社区)干部的三级财经培训。坚持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常态化,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二、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区预算执行情况。

1.全区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849万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14.7%,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29.5%,完成预算的90.4%,为调整预算的95.9%。其中,税收收入44346万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与2021年大致持平,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26.3%;非税收入32503万元,下降33.5%。主要是受新冠疫情、经济下行、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和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等因素影响。加上上级补助186028万元、市政府转贷地方政府债券收入57900万元,以及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上年结转等82881万元后,收入总量为403658万元。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3256万元,增长48.1%,完成预算的124.7%,为调整预算的90.2%,主要是受上级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支持“三保”,新增一般债券支出加快形成实物量,贯彻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大结转项目支出保障力度等因素影响。加上上解上级17168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13904万元,以及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下年等49330万元后,支出总量为403658万元。

2.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5618万元,增长50%,完成预算的114%,为调整预算的55%。其中,全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9958万元,增长102%,主要是加大工业用地、公益设施用地出让力度。加上上级补助7050万元,以及上年结转5702万元后,收入总量为58370万元。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5362万元,下降6.7%,完成预算的127.2%,为调整预算的62.7%。加上上解支出2033万元,以及调出资金、结转下年等20975万元后,支出总量为58370万元。

3.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347万元,增长1120.9%,完成预算的102.3%,为调整预算的100.7%。主要因2021年考虑区属国企经营发展受新冠疫情影响,减少上缴经营利润企业数量和下调上缴比例。加上上年结转30万元后,收入总量为15377万元。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万元,下降100%。主要是上级去产能一次性转移支付减少。加上调出资金15270万元、结转下年107万元后,支出总量为15377万元。

(二)区级预算执行情况。

1.区级一般公共预算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687万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11.4%,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26.8%,完成预算的90.2%,为调整预算的95.9%。其中,税收收入44346万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7.4%,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20.6%,完成预算的68.2%,为调整预算的88.7%;非税收入32341万元,下降33.8%。加上上级补助186028万元、市政府转贷地方政府债券收入57900万元,以及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上年结转等82881万元后,收入总量为403496万元。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5382万元,增长50.8%,完成预算的125%,为调整预算的89.4%。加上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13904万元,以及上解上级、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下年、补助镇级等84210万元后,支出总量为403496万元。

1)区级主要支出执行情况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286万元,增长21.4%,完成预算的124.9%。国防支出132万元,下降25.8%,完成预算的129.4%。公共安全支出16740万元,增长19.2%,完成预算的151%。教育支出46481万元,增长18.5%,完成预算的115.3%。科学技术支出1744万元,增长0.2%,完成预算的155.4%。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666万元,增长7.2%,完成预算的111.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4143万元,增长157.3%,完成预算的238.4%。卫生健康支出21192万元,增长3.4%,完成预算的98.7%。节能环保支出14465万元,下降0.5%,完成预算的117.8%。城乡社区支出17687万元,增长171.2%,完成预算的208.4%。农林水支出20114万元,下降3%,完成预算的70%。交通运输支出22384万元,增长384.1%,完成预算的145.9%。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7705万元,增长188.8%,完成预算的133.7%。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997万元,增长287.8%,完成预算的112.2%。金融支出146万元,下降5.8%,完成预算的115%。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3892万元,增长74.1%,完成预算的108.6%。住房保障支出16357万元,增长9.3%,完成预算的96.9%。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87万元,下降2.4%,完成预算的7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046万元,下降22.7%,完成预算的105.6%

2)区级对镇级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情况为:区级对镇级转移支付17712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1710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612万元。

区级预算安排预备费2600万元,年度执行中动用1500万元。其中,142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80万元用于森林防火等。剩余1100万元按规定全部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

——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5618万元,增长50%,完成预算的114%,为调整预算的55%。其中,区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9958万元,增长102%。加上上级补助7050万元,以及上年结转5702万元后,收入总量为58370万元。

——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4087万元,下降10.1%,完成预算的129.4%,为调整预算的63.4%。加上补助镇级1275万元,以及上解上级、调出资金、结转下年等23008万元后,支出总量为58370万元。

3.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347万元,增长1120.9%,完成预算的102.3%,为调整预算的100.7%。加上上年结转30万元后,收入总量为15377万元。

——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万元,下降100%。加上调出资金、结转下年等15377万元后,支出总量为15377万元。

(三)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发行及余额情况。

2022年,市政府核定万盛经开区政府债务限额73.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46.8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6.8亿元。

2022年,市政府转贷万盛政府债券5.79亿元,均为一般债券。其中:新增债券4.4亿元,再融资债券1.39亿元。新增债券主要用于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A区综合改造、万盛鱼子岗旅游休闲度假区、农村公路等工程建设。全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3.74亿元均纳入预算管理,其中,债务还本支出1.39亿元,债务付息支出2.35亿元。

2022年末,全区政府债务余额为73.53亿元,处于市下核定限额之内。按类型分,一般债务余额46.73亿元,专项债务余额26.8亿元。按照财政部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办法测算,全区政府债务率197%,风险总体可控。

(四)重点事项情况。

1.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2022年,全区新增减税降费6.72亿元。从减税降费政策看,增值税留抵退税5.37亿元、占比79.9%,新增政策减税0.79亿元、占比11.8%,缓税缓费0.56亿元、占比8.3%。从行业看,制造业4.53亿元、占减税降费总额的67.4%,其中留抵退税3.84亿元、占留抵退税总额的71.5%;批发和零售业0.49亿元;房地产业0.52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0.3亿元;建筑业及其他行业0.88亿元。

2.直达资金使用情况。为提升直达资金惠企利民成效,我区严格按照直达资金使用要求,聚焦保基层运转、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创业就业、医疗能力提升等领域,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发展。截至12月底,全区直达(含参照直达)资金共计60541万元(含上年结转直达资金4423万元),实现支出57209万元,支出进度达94.5%

3.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2022年初,全区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5251万元,其中,2021年预备费结余330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超收1014万元、收回存量资金935万元,2021年底依规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22年初,全部动用安排用于预算执行中工资福利支出调整。2022年底,将未使用完2022年预备费结余1100万元、收回存量资金12394万元,共计13494万元,依规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23年初,全部动用统筹平衡预算。

4.结转结余资金情况。2021年全区结转结余56258万元。其中,项目结转资金55817万元,均为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已按项目用途和项目进展实际结转至2022年继续使用。2022年结转资金支出36544万元,两年及以上结转资金收回至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2394万元,未达两年继续结转资金6298万元,上级清算上解581万元。结余资金441万元,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超收收入,2022年全部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平衡。2022年全区结转结余资金45085万元,按预算类型划分,一般公共预算3583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914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107万元。按结转结余性质划分,结转资金40518万元,均为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已按项目用途和项目进展实际结转至2023年继续使用;结余资金4567万元,为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结余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超收收入,2023年年初全部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平衡。

5.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2022年,区交易中心完成采购项目45个,中标(成交)金额24776万元,节约资金429.43万元,节约率1.7%

6.预算公开评审情况。深化预算公开评审机制运用,包含新增财力性转移支付分配、调整收回财力安排、年初预留财力分配等年初预算、调整预算所有收支全部提交市级专家组评审。2023年,首次将医疗事业收支预算、教育专户资金、教育其他收支预算全部纳入评审,收支预算实现全口径评审。优化评审方式,采取“汇总专项”评审方式,按照“三保”优先、刚性急需等原则,对全区各级各部门申报项目细化程度和绩效编制等情况,逐一评审,审减金额10亿元。

7.上级转移支付统筹使用情况。为切实兜牢全区“三保”,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转移支付统筹试点的通知》(渝府办发〔201988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政府过紧日子十条举措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的通知》(渝府办发〔202024号)、《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加强转移支付统筹切实做好财政“三保”工作的通知》(渝财预〔20209号)等文件规定,报经管委会同意,2022年共计统筹市级社会保障切块转移支付资金2037万元,用于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做实。

8.绩效管理情况。全区所有预算项目实现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编制、绩效运行监控、项目绩效自评全覆盖,形成项目绩效管理闭环流程。绩效公开随预决算同步公开,绩效目标公开包含一级预算单位整体绩效目标和至少一个一级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自评结果公开拓展延伸至二级项目。聚焦绩效提质,针对2023年一级项目、超过500万元二级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每个部门选取一个提交市级专家组重点评审。推动部门整体绩效与重点项目绩效评价联动,评价范围覆盖25个部门。

由于财政决算正在办理中,相关数据可能存在变化,待决算完成后,我们将书面提请市人大财经委、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备案审查。

总的来看,在风险挑战增多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的情况下,2022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到位,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改革管理提质增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受经济下行、产业转型等多重因素影响,各类市场主体短期内可能难以较快实现规模性有效增长,全区发展动能的转换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财政紧平衡保障难度进一步加大。财政管理改革任务依然复杂繁重,部门预算管理惯性思维短期难以彻底转变,预算法定意识不够牢固,调整调剂规范性仍需提高,绩效自评不够客观,绩效管理结果应用不够充分。

三、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主题主线,精准聚焦“六个显著提升”目标任务、“十九个着力”重要部署,科学研判财政收支形势,合理编制财政预算,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努力实现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推动全区经济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当前,面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内生动力不足等制约,“三重压力”不断增大,但经济发展韧性强,政策托底经济仍有较大空间,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巩固。全区经济动力与压力并存,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众多国家战略同全市推动主城都市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綦江—万盛协同发展等深度叠加,将为万盛带来更多的投资和发展机遇。一方面,成渝合作新材料示范班列开通试运行,渝贵高铁、重庆中心城区至綦万城轨快线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万盛·开州产业合作示范园挂牌运营,永桐新城、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启动建设,产城景融合EPC项目等加快推进,对外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催生转型新动能,重大政策落地赋予发展新机遇。另一方面,“1+3”产业集群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旅游“三次创业”全面开启,高新区创建步伐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内在机能不断增强,将进一步巩固和促进2023年全区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升态势。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实体经济发展信心不强,内需增长动力不足,要素保障存在制约。转型发展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财政收入尚需时日,“三资”盘活空间逐步收窄,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中低速增长已成为常态,地方可用财力仍然偏紧。同时,兜牢基层“三保”、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保障重点民生政策、债务还本付息等各方面支出资金需求刚性且迫切,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财税运行困难与财源培育矛盾仍然突出,“三保”与转型发展难以有效兼顾。总体来看,2023年财政紧平衡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二)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总体要求。

2023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妥善处理好财政可持续与适度支出强度的关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塑造地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持续培育经济稳步增长新动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增强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提升财政变革能力,为加快打造主城都市区南向支点城市贡献财政力量。基于上述总体要求,2023年财政工作将把握以下四个重点:

——助推转型,夯实发展基础。按照“积极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靠前发力、主动加力,发挥好逆周期调节作用。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减轻税费负担,增加企业现金流,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聚焦战略型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创新企业帮扶方式,优存量、育增量,夯实税源基础。在有效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以正向激励奖补助推企业技改转型升级,以产业引导基金丰富产业链条,以财政金融政策互动纾解企业发展融资困难。在基础要素保障、资源统筹支持、企业服务优化、政策联动协调等方面再下功夫,引导社会投资更大规模、更大强度落地万盛。

——兜牢“三保”,确保平稳运行。强化收入组织调度,加大“三资”统筹力度,让静态的资产流动,把沉睡的资产唤醒,将低效的资产激活,让资产变资金,让资金进国库,做大做优财税“总盘子”。始终注重统筹收入与支出、需要与可能、节支与保重,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强化预算管理,进一步突出“三保”支出优先顺序,及时对无效和低效、重复和错位的支出予以调整腾退,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持人民至上,从严从紧腾退更多“真金白银”,在精准兜牢教育、医保、养老、低保等重点民生事项方面主动补位,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取得新进展。

——深化改革,持续加力提效。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改进财政支持方式,更加注重结果导向,更加强调使用绩效,切实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求突破。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增强现代管理方法和理念,提高自身的履职能力。注重惠企与利民,兼顾当前和长远,调整超出公共财政保障范畴或经济发展水平的政策。以“一体化”改革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内部之间的关系,启动行业支出标准建设,规范财政与部门的管理责任,推进预算管理改革。

——强化监督,严防财经风险。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约束条件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统筹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抓实隐性债务化解,防止资金断链。密切关注国有企业、平台公司等领域风险,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全面落实人大备案审查意见,积极报告财政预算和财税政策落实等情况,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抓紧抓实审计问题整改,积极推动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等其他监督的贯通协调,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加强制度建设,提升依法履职能力。

(三)2023年财政重点支出方向。

——支持“1+3”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聚焦新能源(储能)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3产业集群,保持财政政策支持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支持推动市级新能源(储能)特色产业基地、市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扶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小微、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金融贷款政策扶持,聚合更多资金资源,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项目化”“数字化”“精细化”,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树立“引资”与“引税”并重的理念,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落实、投产见效,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和税收增长点,实现招商引链、以链招商良性循环。

——支持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相关财税和金融政策,支持产业政策和建设项目与碳排放、能耗“双控”要求相衔接,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支持区域协调和对外开放,协同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努力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外溢和产业转移,加快建设綦万创新经济走廊,扎实推进永城—南桐现代制造产业园、关坝—扶欢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建好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建好重庆“南大门”。高质量推进万盛旅游“三次创业”,在完善全域旅游格局基础上,进一步迭代升级景区、优化管理服务、丰富旅游场景,健全“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旅游保障,推动商文旅体康融合发展。

——支持科技创新为转型发展赋能。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聚力支持市级高新区创建,统筹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成本补助和人才引进等配套政策和资金,培育更有竞争力的科创研发平台和科技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倍增计划,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力度,用好用活产业发展资金,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研发活动,推动社会资本与实体经济紧密对接,激发实体经济创新创造活力。支持科技人才引育,推进企业与人才的合作联系,加强与高校院所人才、技术、成果、资源等方面的合作,培养创新创业示范团队。

——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2023年全区计提比例不低于7%。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财金协同支农机制,用好农业融资担保、农业保险等财政金融工具,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衔接资金规模总体稳定。推动农田宜机化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兑现耕地地力保护和农机购置补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全民共享发展成果。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更好更优更可持续的原则,保持民生支出合理增长,增强民生保障有效性和精准度,有力保障各项基本民生支出需求。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优化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奖补,支持技能提升和灵活就业。落实低保、特困、五保、残疾人等救助帮扶政策,保障优抚对象和退役军人各项政策待遇落实。支持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巩固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继续扩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资源,健全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支持推进健康万盛行动,做好卫生健康经费保障,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上述支出政策中,涉及预算草案批准前必须安排的人员、基本运转等支出,按照预算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已作相应安排。

四、2023年预算草案

(一)全区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1.全区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95662万元,增长24.5%,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0.6%。其中,税收收入预计65000万元,增长46.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8%。加上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上年结转等229607万元后,收入总量为325269万元。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14458万元,加上上解上级10811万元后,支出总量为325269万元。

2.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83300万元。其中,全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71405万元。加上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市政府转贷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上年结转等41985万元后,收入总量为125285万元。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4049万元,加上调出资金、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81236万元后,支出总量为125285万元。

3.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15000万元,加上上年结转107万元后,收入总量为15107万元。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0万元,加上调出资金15107万元后,支出总量为15107万元。

(二)区级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1.区级一般公共预算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95563万元,增长24.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0.6%。其中,税收收入预计65000万元,增长46.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8%。加上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上年结转等229607万元后,收入总量为325170万元。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94401万元。加上区对镇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上解上级等30769万元后,支出总量为325170万元。

1)区级主要支出项目预算安排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987万元,增长9.8%;国防支出201万元,增长52.3%;公共安全支出15035万元,下降10.2%;教育支出53602万元,增长15.3%;科学技术支出2368万元,增长35.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932万元,增长2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264万元,下降43%;卫生健康支出22262万元,增长5%;节能环保支出4883万元,下降66.2%;城乡社区支出5851万元,下降66.9%;农林水支出31608万元,增长57.1%;交通运输支出18711万元,下降16.4%;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3891万元,下降49.5%;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534万元,下降23.2%;金融支出135万元,下降7.5%;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3825万元,下降1.7%;住房保障支出24369万元,增长49%;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7万元,下降90.6%;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679万元,增长20.8%;其他支出16566万元,增长3853.7%;债务付息支出15470万元,增长6.7%

2)区级对镇级转移支付预算安排为:区级对镇级转移支付19958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19501万元,专项转移支付457万元。

3)区级预备费安排3200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条规定,预备费占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2%。预备费主要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在年度执行中根据实际用途分别计入区级支出和对镇级的转移支付。

2.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

——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83300万元。其中,区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71405万元。加上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市政府转贷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上年结转等41985万元后,收入总量为125285万元。

——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2528万元,加上区级对镇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调出资金、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等82757万元后,支出总量为125285万元。

3.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15000万元,加上上年结转等107万元后,收入总量为15107万元。

——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0万元,加上调出资金15107万元后,支出总量为15107万元。

(三)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计划和还本付息安排。

2023年,市政府暂未下达新的政府债务限额,目前市政府核定万盛经开区政府债务限额73.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46.8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6.8亿元。2023年,根据《重庆市财政局关于报送2023年政府再融资债券需求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区已申报再融资债券3亿元,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务本金。

2023年,全区通过再融资债券安排政府债务还本支出3亿元,付息支出安排2.5亿元。待市级正式下达2023年新增政府债券限额、批准再融资债券发行计划后,全区政府债券增减和支出安排将相应做出调整。

(四)2023年预算重点报告事项。

1.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2023年,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494万元,主要用于年初工资福利等各类预留支出。

2.“三公”经费安排情况。2023年,“三公”经费安排共计安排2140万元,较上年增长54.3%。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安排0万元,与上年持平;公务用车购置费700万元,较上年净增加,主要原因为近年来深化过“紧日子”举措,大力压减公务用车购置经费,近五年除疫情防控、政法安全等零星更换购置车辆外,未安排购置经费,目前全区实有公务车辆中大部分车辆已超过更新年限、里程数较高、车况下降、运行维修成本高、安全隐患攀升,部分单位公务车无法使用已影响正常执法和公务活动。为切实保障正常执法、公务活动,化解安全隐患,逐年安排预算购置更换公务车。公务车运行维护费1253万元,较上年增长4.6%,主要原因为增加零星新增购置车辆运行维护费,以前市政运行维护相关公务车未安排运行维护费,2023年起统筹新增安排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187万元,较上年下降1.1%

2023年财政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十分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下,以“闯”的精神挑重担,以“创”的劲头开新局,以“干”的作风求突破,以实干实绩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为加快万盛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城市提供更加坚强的财政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