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应急管理 >应对信息

[ 索引号 ] 11500110588903998Y/2025-00027 [ 发文字号 ] 万盛防减救灾办发〔2025〕9号
[ 主题分类 ] 应急管理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万盛应急局
[ 成文日期 ] 2025-04-30 [ 发布日期 ] 2025-05-06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汛期自然灾害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的通知

日期:2025-05-0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05-06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各成员单位,有关单位:

根据气象预测,今年全区大雨偏早、降水偏少、暴雨偏强、高温偏多,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总体形势严峻。汛期来临,区防减救灾办会同相关部门,在年度趋势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全区汛期(5—9月)自然灾害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工作建议。现将《2025年汛期自然灾害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做好部署安排,细化落实应对措施。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2025430

(此件公开发布)


2025年汛期自然灾害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今年以来(截至202549日),我区气温偏低、降水偏少。全区平均气温10.0℃,较常年同期偏低1.2℃,较去年同期偏低1.3℃;气温波动明显,326日,我区日最高气温(35.7℃)超3月历史极值(35.5℃);326—29日,我区出现特强降温天气过程,最大降温幅度20.9℃,过程强度排名1966年以来第一位。降水量111.4毫米,较常年同期(142.7毫米)偏少21.9%,较去年同期(146.7毫米)偏少24%

预计今年汛期(5—9月,下同),我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暴雨洪涝偏重,强对流天气偏多,高温干旱偏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突出。

一、气温和降水趋势

(一)汛期趋势

今年汛期,全区平均气温为26.0℃,较常年同期(25.5℃)偏高0.5℃,较2024年同期(26.5℃)偏低0.5℃。全区降水量750毫米左右,较常年同期(834.7毫米)偏少1,较2024年同期(694.0毫米)偏多1

(二)主汛期68月)趋势

主汛期(6—8月),全区平均气温27.5℃,较常年同期(27.0℃)偏高0.5℃,与2024年同期(27.4℃)相当。全区降水量450毫米左右,较常年同期(558.2毫米)偏少2,与2024年同期(476.3毫米)相当。

二、汛期主要灾害趋势预测

(一)气象灾害

暴雨洪涝偏重。汛期有18次左右强降水天气过程,较常年同期(15次)偏多,与2024年(18次)相当。大部地区暴雨日数35天。强对流天气多发。汛期雷电、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可能多发。高温日数偏多。汛期35℃以上高温日数大部地区2540天,较常年(841天)偏多。极端最高气温大部地区为40℃,平坝、河谷地带可达42℃左右。气象干旱偏重。7月中旬开始,大部地区有30~45天中到重度气象干旱。6月和9月有阴雨天气。预计6月中旬和9月中旬,大部地区有6天左右的连阴雨时段,阴雨次数总体较常年(1次)偏多。

(二)洪旱灾害

预计今年汛期洪旱并存,暴雨洪涝偏重,强对流天气偏多,高温干旱偏重,汛期有18次左右强降水天气过程,较常年偏多。强降雨可能引发区内中小河流发生中或大洪水,养生河、丛林河、孝子河等部分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戒或超保证水位洪水。预计汛期(5—9月)35℃以上高温日数大部地区为2540天,较常年偏多,从7月中旬开始,大部地区有3045天中到重度气象干旱。持续高温将引发局地旱情,高海拔地区面临不同程度的生产及生活用水紧张,部分高海拔地区将会出现零星送水情况。

(三)地震地质灾害

预计今年汛期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将较常年和2024年偏高,全年防治形势较为严峻,主汛期(6—8月)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常年及2024年偏高。汛期区域性暴雨天气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大,发生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规模以小型地灾为主,主要发生区域以交通道路沿线、工程建设区域、沟谷斜坡及农村居民房前屋后等为主;重点防范城区滑坡、崩塌较多的万盛街道、东林街道、万东镇、南桐镇和工业园区等区域,镇村滑坡、崩塌较多的金桥镇、黑山镇、石林镇、关坝镇、青年镇等区域,道路沿线边坡及其周边区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较多的景区各旅游公路、南万高速公路、万梨公路、丛黑公路、三万南铁路、镇村级公路等各级道路沿线边坡及周边区域。全区及周边地区地震趋势平稳,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可能性不大,万盛周边地区存在发生有感地震可能,地震活动对我区生产和生活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四)森林火灾

盛夏(6—8月)是我区森林火灾多发期,其间我区极端最高气温大部地区为3840℃,平坝、河谷地带可达42℃左右。最高气温超过35℃的高温天数大部地区为2540天左右,易出现较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过程。我区绝大多数都是山林中有田土,田土中有山林,面宽线长。随着春暖花开、气温回升,旅游踏青、赏景等人员激增,吸烟、烧烤和野炊等非生产性用火增多,各类火源点多面广,森林防火形势较为严峻。

(五)农作物和林业有害生物

预计今年汛期暴雨洪涝偏重,强对流天气偏多,高温干旱偏重,入汛后,暴雨强度将逐步加大,将引起排水较差的田地、果园、茶园渍水,甚至损毁田坎、大棚等农业设施;伏旱风险仍然较高,7—8月是我区前三大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甘薯的关键生育期,受旱灾和迁飞性害虫危害风险较高;干旱和高温热害不利于产量形成,受旱损失大;较重伏旱将造成蔬菜提前收头、猕猴桃干瘪等影响产量品质,还将造成柑橘、茶树等死树,甚至影响部分地区人畜正常饮水;农业病虫害可能偏重发生,预计2025年主要农作物和我区优势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呈偏重程度发生,面积在31万亩(次)左右,部分地块发生程度较上年更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3.93万亩,主要包括马尾松毛虫、黄脊竹蝗、松墨天牛及其它病虫害,今年入春早,气温回升迅速,易造成病虫早发及滋生蔓延。

(六)生产生活重点领域

交通运输。汛期各类极端天气易引发塌方、塌陷、滑坡、洪涝等灾害, 影响交通安全,对公路养护、道路运输、工程建设以及临水、临崖、高边坡、涉水路段等重点路段的安全影响较大。

需要重点关注的S104旅游环线路、G353宁福路、S207长万路等公路沿线边坡垮落等地质灾害。劳动节、端午节等假期群众出行相对集中,中短途客运、包车租车旅游等需求增长,超员超速超载超限、酒驾、非法营运等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增多并引发事故。货物运输持续高位运行,货车事故风险较为突出。

建设施工。建筑领域进入施工旺季,检维修、登高、动火等高危作业增多,叠加汛期暴雨洪涝、强对流天气、高温天气等复杂因素,安全风险加大,需重点防范渗水坍塌、透水涌水、高处坠落、雷击触电、疲劳中暑、火溅物燃等风险。一些在建工程项目面临工期紧、任务重等问题,易出现赶工期、抢进度等情况,极易因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违规违章作业、盲目施救而引发事故。受汛期强降水影响,城市内涝点周边的在建工程项目易发生触电、溺亡、坍塌等事故。

危险化学品。化工企业、项目开工率持续走高,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风险增加,设备高负荷运行、人员高强度作业,极易导致事故发生。受高温、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影响,危险品生产储存装置易发生泄露、爆炸事故,危化品运输过程中易发生自燃、爆炸或因交通事故碰撞造成燃烧爆炸,大型冷冻库、冷藏库使用的液氨装置,发生泄漏的可能性增大。

工矿商贸行业。汛期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造成露天矿山滑坡垮塌。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工商贸企业及城市管理、畜禽养殖领域有限空间疏通、清淤等作业频次增加,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容易聚集,易因现场管理断档脱节、作业监护缺失、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导致有限空间窒息中毒事故发生。

消防安全。各类企业开足马力、加大生产,工程项目进入建设旺季,仓储物流运转加快,火灾风险攀升。经济企稳回升,商场市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人员密集场所及餐饮、娱乐等夜间经营性场所复苏,用气用电量增加,火灾防控压力较大。农村、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等消防安全管理混乱、违规用火用电、违规隔层住人、随意锁闭安全出口等问题突出,极易引发亡人火灾。

城市内涝。汛期重点隐患区域以部分城乡结合部和相关重要排水设施为主。汛期频繁的短时强降雨天气极易引发道路积水,造成交通缓堵。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泵站、配套沿河箱涵、管网通常沿河靠河而建,地势较低洼,易因暴雨引发内涝,发生次生灾害。

市政管理。汛期暴雨天气增多,容易引发城市道路、地下车库等低洼地区内涝;暴雨伴随的雷电大风容易导致行道树倒伏,灯箱、户外广告掉落,线路设备漏电伤人;暴雨造成的滑坡、塌陷,容易影响城市道路、桥梁的通行安全。汛期期间,城区孝子河河道因本地降雨和上游来水,导致水位时常升高,市民游客可能因避险不及时或个人疏忽,易出现溺水事故。万盛公园、马鞍山公园部分道路边坡以及市政边坡可能因久旱造成土壤干燥松散,经突发性强降雨冲刷后,易导致边坡失稳,出现塌方或滑坡现象。汛期高温干旱多发,容易导致低水位引发供水局部中断,容易引发管线、公园树木的火灾,容易造成一线作业人员中暑,甚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文化旅游。今年汛期暴雨洪涝偏重,黑山谷、奥陶纪等景区及周边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灾风险较大。汛期劳动节、端午节、暑假等假日较多,放假时间长,群众出行意愿强烈,景区景点、网红打卡点人流客流预计明显增多,需警惕个别热门旅游景点、商业活动人流量激增导致的踩踏事故风险。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满负荷、超负荷运转的情况增多,客运索道、玻璃栈道、高空滑翔等新业态的风险较高。

三、对策建议

(一)压实各级责任,推动履职尽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防汛备汛工作要求,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以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为目标,以扎实工作把灾害风险和损失控制在最低。严格落实党政领导、部门监管、镇街属地责任,落实汛期党政领导双值班制度,区领导包镇街、镇街领导包村社、村社干部包户三级分片包干,层层叫应等机制。构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发挥镇街主体作用,提高网格员服务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把风险防控作为基础性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增强工作实效。

(二)加密会商研判,强化预警响应。“1+7+N”会商研判制度要求,有序组织开展汛期各阶段趋势分析,重点抓好灾害性天气过程的临灾会商。按照一轮过程、一会调度、一文部署要求,加强统筹协作,规范有序开展应急部署和调度。按照一行业一措施、一乡镇一方案修订各灾害敏感行业、镇街预警管理措施,持续推进开展一户一策灾害精准防御试点。气象局、水利局、规划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灾害防治重点行业部门要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互通共享。各单位要充分利用预警智能发布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有效落实预警响应措施,扎实做到防御关口前移,切实提升预警响应能力。

(三)加强隐患排查,防范重大风险。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隐患,严格落实日周月隐患排查制度和汛前汛中汛后、雨前雨中雨后巡查排查核查制度。抓好风险点规范化管理,聚焦风险区域人员、地质灾害隐患点、大流域雨情水情、小流域山洪、城市积水易涝点、森林火灾高风险区、关键基础设施、水岸堤坝、交通、建设工地和危化、矿山重点企业等,提前着手、细而又细摸清找准风险隐患,强化风险研判,落实工作措施,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协同,确保管控到村到户到人到具体点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滚动订正预报预警,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号,开展联动会商,共同做好防范工作。针对冰雹和雷电灾害,应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消雹和重点场所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加强核灾查灾力度,强化灾后技术指导。

四)落实安全责任,做好行业监管。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严密关注气象信息,积极参与、开展雨情会商,及时做好防控措施,尽量减少灾害损失。交通部门要重点强化暴雨、风雹等强对流天气对道路基础设施的监控和防范,确保重要时段路况稳定,服务群众安全出行;建设施工部门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管,根据灾害天气预报,及时采取管控措施,预防发生次生事故。文化旅游局要加强对景区、游客集散地等重点区域、场所的管理,及时发布安全预警与提示信息;应急管理局要针对高温汛期特点,高温天气采取控量、限产、降负措施,合理组织生产降低安全风险,认真落实防洪、防汛工作要求,加强工矿商贸企业地灾、洪灾风险监测,及时处置和避让地灾、洪灾。相关单位要对城市管网截流干管进行全面普查清理,特别是加强截流干管的地质、洪涝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因灾致损导致的安全事故。

(五)抓牢抗旱保供,保障生活生产。防办统筹抓好防汛和抗旱两线作战,做好水库联合调度、组织群众避险等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降雨,让已成水库等水利工程应蓄尽蓄,既满足近期春耕农事灌溉用水,又为抗长旱、抗大旱做好准备,要科学调度,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再生态的供水原则,实行科学用水、计划用水,确保用水科学有序,各镇要与相关企业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对接,履行好供水用水的主体责任,确保不出现大范围、多区域供水问题。

(六)提升业务素质,推进防减救能力。各领域要应针对防治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应急专家、受威胁群众等不同培训对象,组织不同培训内容的培训会议和演练,提升专常群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专业领域信息化项目建设,配足配强技术装备,坚持需求导向,推动防治装备现代化。结合“5·12”“7·28”等主题宣传日,广泛开展防灾识灾、灾情报告、避险自救等知识的宣传普及,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增强全社会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各级救援队伍要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做好救援机具装备的补充和维护,全力确保万盛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形势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