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部门工作信息

区应急管理局:“硬装备”+“软实力”——为安全强保障为民生添温度

日期:2025-11-19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11-19

  “去年那场连续降雨,多亏政府提前封了路、设了警示,村里的塌方才未造成人员伤亡。”近日,石林镇茶树村村民李大爷提及此事,仍心有余悸又满怀感激。这起被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的道路边坡零散塌方成功避险案例,正是我区“十四五”期间应急管理工作“守得住安全、护得住民生”的生动缩影。
  五年来,全区上下紧扣安全生产目标,以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为契机,把应急管理的“架子”搭稳、“底子”筑牢,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连续十年无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连续五年无自然灾害亡人事件、无森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连续三年低位运行。
  应急管理,体系是根基。为此,我区构建起“两委四指十一办”议事协调机构运行体系,搭建起应急工作的“四梁八柱”。重新细化25个部门监管职责,避免“九龙治水”“责任空转”;建成区级、镇街、村社区三级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搭建区级、镇街、前方“三级”调度指挥体系,配上新组建的万盛经开区专业应急救援支队,形成“应急消防为主力、镇街协同、村社辅助、社会力量补充”的救援格局,真正让应急管理“攥成一个拳头”。
  安全生产这根弦,万盛从来没松过。“十四五”期间,全区以安全生产两个“三年行动”为主线,聚焦建筑、交通、危化、矿山等重点行业,以及电动车、人员密集场所这些“风险点”,开展专项整治“动真格”,最终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0%和48.8%,较大及以上事故“零发生”。其中,非煤矿山“一统四抓”经验在全市推广,危化行业“防范检维修安全风险”工作入选全市“揭榜破题”优秀案例,工贸行业“四项服务”机制为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真正做到了“既保安全,又促发展”。
  不止于此,我区还把防灾减灾的功夫下在平时。“十四五”期间,不仅实现自然灾害“零亡人”,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仅为0.2‰,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1780人,这背后是实打实的投入:完成自然灾害普查和风险区划定,建成地质、水文、气象等多领域监测预警网络,建成128个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救援,“硬装备”和“软实力”缺一不可。我区对标“全灾种、大应急”需求,配置价值2000余万元的先进专业救援装备7445台(套),让救援队伍“手里有家伙,心里有底气”。不仅如此,还建立了区域应急救援联动机制,与渝南黔北地区6个区县签署了区域应急管理合作协议,去年的“联动・2024”渝南黔北跨区域联合应急演练,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口号变成行动。平日里,地质灾害、山洪灾害、森林火灾等演练年均超200场次,“十四五”累计处置事故灾害165起,真正练出了“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硬本领。
  “安全是1,其他都是0”这句话在我区可不是空谈。每年的“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各类宣教活动的触角伸到企业车间、社区楼栋。五年来,年均开展宣教活动200余场次,累计覆盖企业员工、社区居民20余万人次;我区还建立了市局领导和行业专家培训机制,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既让群众“懂安全、会避险”,也让干部“懂业务、能应急”,真正把安全文化刻进了大家心里。
  “十五五”时期,我区将从五方面强化应急管理:完善组织指挥体系,理顺体制机制与责任链条,明确新业态监管职责,优化灾害应对、预警响应及救援现场指挥机制;健全风险防范体系,推动安全与灾害防控向事前预防转型,落实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并深化重点领域整治,优化灾害监测布局与风险隐患“一张图”,常态化开展风险普查;夯实救援救灾体系,建强“专常群”救援力量,构建三级物资保障与避难场所体系,推进渝南黔北应急救援中心及实训基地建设;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实施应急感知系统提升工程,建成综合防灾平台与一级标准化指挥大厅,接入市级通信保障体系;优化数字应急体系,对接市级“自然灾害防减救”平台,上线重点应用场景,构建三级应急叫应体系并推进“村村通”终端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